从游戏驿站到散户抱团:一文读懂“轧空”的威力与陷阱

2025年11月3日10:17:4522

今天我们学习“轧空”

1、什么是轧空

股民老张去年栽了个大跟头:他觉得某新能源股票估值太高,跟风 “做空”—— 先借券商的股票卖掉,盼着股价跌了再买回来还回去,赚中间的差价。

结果这只股票不仅没跌,反而连着 5 天上涨,从 20 元涨到 35 元。老张慌了,因为借的股票到期要还,再不买就违约了,只能咬牙在 35 元高价买回,一笔交易亏了近 10 万。

他后来才知道,自己遇上了 “轧空”—— 这不是股市里的偶然上涨,是多方故意把股价拉高,逼着像他这样的空头 “高价接盘”,最后被 “逼到绝境” 的博弈游戏。

先把 “轧空” 的底说透:核心是 “多方利用资金或筹码优势,拉高股价,逼迫空头不得不高价买回股票平仓,进而推动股价进一步上涨的循环”。

简单讲,空头是 “赌股价跌”,先借股卖出;多方是 “赌股价涨”,要是多方能让股价持续涨,空头借的股票到期要还,只能在高位 “割肉买回”,而空头的 “被动买入” 又会让股价涨得更凶,形成 “越涨越逼空,越逼空越涨” 的局面。

这就像菜市场里,几个菜贩联手把白菜从 2 元 / 斤囤到 5 元 / 斤,之前跟菜贩定了 “低价供货协议” 的餐馆,到期必须拿货,只能咬牙以 5 元 / 斤买,菜贩趁机赚差价 —— 股市里的轧空,就是这种 “囤货逼高价” 的玩法,只不过标的换成了股票。

2、举个栗子

最出名的轧空案例,要数 2021 年的 “游戏驿站事件”。当时美国一家叫游戏驿站的公司,业绩平平,很多机构认为它会倒闭,纷纷做空(占流通股的 140%)。结果一群散户在论坛上抱团,集体买入游戏驿站股票,股价从 17 美元涨到 483 美元。

做空的机构傻眼了:借的股票到期要还,只能在高位平仓,有些机构单只股票就亏了几十亿美元。

这起事件里,散户成了 “多方主力”,机构成了被轧空的 “空头”,打破了 “只有大资金能轧空” 的惯例。就像之前只有菜贩能囤货抬价,突然一群居民联手囤白菜,反而把菜贩逼得只能高价收 —— 轧空的关键不是 “资金大小”,是 “能不能让空头不得不买”。

为啥会发生轧空?大多是因为 “空头太集中,筹码被锁定”。比如某只股票,流通股只有 1 亿股,空头却借了 5000 万股卖出,要是多方能买下 8000 万股,市面上能交易的股票只剩 2000 万股,空头到期要还 5000 万股,只能在市场上 “抢筹买”,股价自然会被推高。

还有种情况是 “突发利好”,比如某公司突然宣布 “重大合作”,原本做空的机构觉得 “股价肯定涨”,赶紧买回股票平仓,也会引发轧空。就像餐馆跟菜贩定了低价白菜,结果突然下暴雨,白菜减产,菜贩趁机抬价,餐馆只能认栽 —— 突发消息或筹码集中,都是轧空的 “导火索”。

轧空最坑人的地方,是 “空头被‘逼到死角’,没有退路”。老张当时做空的股票,借期只有 1 个月,到期必须还股,就算知道股价虚高,也只能硬着头皮买;有些机构做空的股票,要是遇上 “无限期停牌”,复牌后直接涨停,连 “高价买” 的机会都没有,只能被动亏损。

这就像定了低价白菜的餐馆,到期没拿到货,不仅要赔菜贩违约金,还得去别家高价买,两头吃亏 —— 空头在轧空里,往往是 “赔了夫人又折兵”,既亏了差价,还可能承担违约风险。

3、说到底

投资圈有句老话:“做空要比做多难十倍。” 因为股价下跌有底线(最多跌到 0),但上涨没上限,一旦遇上轧空,亏损可能无限大。就像游戏驿站的空头,从 17 美元做空到 483 美元,亏损超过 27 倍,而要是做多,最多赚 27 倍,风险和收益完全不对等。

这也是为啥老股民常说 “不轻易做空”—— 做多就算被套,只要公司不倒闭,还有解套的可能;做空遇上轧空,可能连 “等解套” 的机会都没有。

说到底,轧空不是 “股市奇迹”,是多空博弈里的 “极端陷阱”。它像一把双刃剑,多方用好了能赚大钱,空头遇上了会亏惨。对咱们普通人来说,不用想着 “靠轧空赚钱”,更要避免 “被轧空套牢”—— 投资不是赌大小,别跟风做空,别重仓押注,才能在股市里走得稳。

就像老张后来总结的:“以前觉得做空能‘快进快出赚差价’,现在才知道,这就像在刀尖上跳舞,一不小心就会被割伤,还是老老实实研究公司基本面,比啥都强。”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43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