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为大家介绍一下国债及其购买渠道。
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简言之,国债就是国家向你借钱打的“欠条”。
国债以国家信用来背书,在所有债权中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国债几乎没有违约风险,因为政府掌握货币发行权,可以印钞还债,也可以借新债还旧债。
国债相比于其他债券的另一个优势是:国债利息免税。
我国的国债分为两类:储蓄国债和记账式国债。
储蓄国债是财政部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不可流通记名债券,要拿回本金有两种方式:持有到期或提前兑取。储蓄国债只有3年期和5年期,最低起购金额为100元。
储蓄国债又可分为凭证式国债和电子式国债。
凭证式国债有一个类似存单的纸质凭证,只能携带身份证到银行柜台购买。凭证式国债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持有期间不付利息。
电子式国债没有纸质凭证,通常在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线上购买,也可以到银行柜台购买。电子式国债按年付息,到期一次性还本。
发售期结束后至国债到期日前,投资者可以提前兑取储蓄国债(只能到银行柜台办理),但会损失部分利息。凭证式国债只能全额兑取,电子式国债可部分兑取。
持有国债不满半年的,提前兑取时不计付利息,只偿付本金;持有国债满半年及以上的,提前兑取时按照实际持有时间和有关发行公告中明确的计息方式计付利息并偿付本金。
记账式国债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没有纸质凭证,上市后可在二级市场流通交易(个人与机构投资者都可以参与)。记账式国债不能提前兑取,只能持有到期或在二级市场上卖出。
记账式国债的到期期限有很多种,短的在一年以内,最长的可达50年。
1年以内的国债称为短期国债,包括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10年称为关键期限国债,包括1年、2年、3年、5年、7年和10年;10年以上的称为超长期国债,包括20年、30年、50年。
1年期以下的记账式国债以低于面值的价格贴现发行,到期一次性按面值还本,以贴现发行的价格与面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利息。
1年期(含)—10年期(不含)记账式国债每年付息一次,10年期及以上期限记账式国债每半年付息一次。
记账式国债可上市交易,若不是持有到期的话,将会面临市场利率上升导致价格下降的利率风险。
这里我们需要了解一个金融学常识:利率与债券价格呈现反向变动关系。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已发行债券的价格就会下跌;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已发行债券的价格就会上涨。
原因很简单:已发行债券的债券面值(债券到期时归还的本金)和票面利率是不变的,而债券每年的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这意味着债券每年的利息也是固定不变的,不会随着债券价格而变化。
当市场利率上升时,由于现有债券的收益率相对于新发行的债券更低,现有债券的吸引力就会下降,因此价格也会随之下降。
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个已发行的债券(债券1),它的面值为100元,票面利率为5%,也就是说它每年会发5元利息(100×5%)。
假设现在市场利率上升到了10%,意味着新发行的债券(债券2)的票面利率为10%,同样面值的新发行债券一年的利息为10元。这时候如果有人想买债券1,他会愿意出多少钱?
答案是50元。
因为债券2的年收益率是10%,债券1要想和债券2有同等吸引力,债券1就必须降价到和债券2有相同的年收益率。当债券1的价格下降到50元时,它的年收益率也会变成10%(5元/50元=10%)。
同期限的国债利率通常会比大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要高,这是由银行的商业模式决定的。
银行通过低息吸收存款,再高息发放贷款的方式赚取利息差,存款利息对银行而言是成本,因此银行有动力压低存款利率来降低成本。所以国债利率才能代表真实的无风险资金借贷成本。
我建议大家购买的是储蓄国债,因为储蓄国债没有价格波动。由于储蓄国债利率比存款利率要高,所以每次国债发售都要靠抢。若有投资国债的想法,建议提前向银行了解下一期国债的具体发行时间。
此外同期限的储蓄国债的利率一般会比记账式国债高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