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介绍一下三种股价复权类型:不复权、后复权、前复权。
通常K线图的默认复权类型是“不复权”,即没有经过复权处理的股价。不复权的股价就是股票的真实价格,也就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所讨论的股价。
那么我们为何要对股价进行复权?
当上市公司实施派息、送股、转增、配股、拆股时,每股权益发生变化,交易所会在股权登记日后进行股价修正(即除权除息)。通常K线图会在除权除息日当天出现明显的缺口。
关于除权除息对股价的影响可以看我之前发布的《一篇搞清A股分红知识》这篇文章。
股价会因为除权除息而下跌,但股东的权益总额(持有股票的总市值+分红所得到的现金)并不会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虽然股价跌了,但是股东手里的资产价值并没有减少,只是股票数量变多了或者现金变多了。此时的股价不能反映股东的真实权益,使用该价格进行的股价走势分析也会失真。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复权”来对真实股价进行调整,使其消除除权除息的影响,更真实地反映股票的持有收益。
复权有“后复权”与“前复权”两种方式,其区别在于调整方式不一样。
后复权价格以股票发行初期价格为基准,将除权后的价格向上调整。经调整后,股票的最初价格不变,其余价格高于真实价格。后复权可以理解为“穿越回过去看当下”。
后复权价格=不复权价格×(1+股份变动比例)+每股现金分红
前复权价格以当前最新股价为基准,将除权前的历史价格向下调整。经调整后,股票的现价不变,其余价格低于真实价格,可能会出现负数价格。前复权可以理解为“站在当下看过去”。
前复权价格=(不复权价格-每股现金分红)/(1+股份变动比例)
后复权与前复权的股价走势图是一模一样的,都消除了因除权除息导致的跳空缺口,唯一区别就是表示股价的数字不同。
查看股价的长期走势时,我习惯于使用后复权而非前复权。因为后复权价格相当于叠加了股票上市以来所有分红的价格,若当下的后复权股价与不复权股价相差很大,说明公司的累计每股分红金额很高。
要说明的是,通常只有K线图(又称“蜡烛图”)才有三种复权类型之分,包括“日K”“周K”“月K”“季K”“年K”等。
而股价折线图(包括“分时图”“五日图”等)则展示的是真实的股价变化,即不复权价格,不可以设置其他复权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