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用金定额制会计处理之释疑

2023年11月24日14:52:48293

在讲述货币资金这一章时,有关于备用金的安排,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定额制,一种是非定额制。同学们对于定额制总感觉无法理解。在课堂上我提出了两大储水池的比喻,但是同学们还是有疑惑。如何更为清晰地把此问题加以阐述呢?

首先,备用金,顾名思义,便是备用的现金。这是以备不时之需的。不过,这以备不时之需,也可以有两种处理的方式:一是不够了,就提点备用金,这叫随提随用;二是一次提够,这叫定额制。随提随用,一般都好理解。定额制,无外乎也确定一个备用金的上限,一次性先提足而已。以后除非需求增加,定额一般就保持不变。这正是定额的应有之义。这两种方法的差别,我们可以转到蓄水池的比喻。前一种方法,其实是搞了一个临时蓄水池,水蓄好了,只是备用,用完了,不够找财务部补足,有多就还回去;后一种方法,则是先设定了一个蓄水池的定额线,先是满额的,然后只要用了水,就随时补足,使得额度一直是满的。这样看来,后一种方法,显然更有利于对蓄水池的管理,因为后一种情况一般是不会出现备用金不够的情况,除非所需要的现金已经超定额,此时,就需要调高定额。

其次,二者在会计处理上的差异,这是难点所在。非定额制其实是一次借钱,用后实报实销,多退少补。备用金账户余额会随着实际报账而变成零。但是在定额制下,备用金账户的余额会一直保持定额数,为什么呢?因为使用定额的职工在报账时,是直接再找财务报账,从企业的库存现金来补足,但是注意,这个补足只是报账职工自己腰包补满,企业财务部对应的备用金账户是不动的。也就是说,最终在企业的账中体现为备用金的账户余额是保持不变的,而职工报账时,是直接付出库存现金的。我们时刻注意,站在企业这个会计主体的立场,职工花了钱,只要没有报账,以及定额没有发生变化,其是不需要进行会计处理。但是站在职工的立场,则显然其花了定额备用金里的钱,如果职工要记账,当然要记自己备用金的减少。所以要理解定额制下的会计处理,要记住一句话:站在企业这一会计主体的立场,备用金定额提取后将一直不变,除非涉及到定额本身的变化。很多同学难以理解,为什么定额制下,其备用金账户余额会保持不变,就是没有站在企业这一会计主体的立场来看,而是站在职工(即使用定额备用金的人)的角度来看了。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34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