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追高?不是勇敢,是接盘
最近小区股民群又上演熟悉的一幕:
- 小李看到某AI概念股连拉三个涨停,第四个涨停板刚打开,他热血上头冲进去,结果当天炸板大跌8%,次日再低开5%,两天亏损13%;
- 老王在某新能源基金净值翻倍后跟风买入,没过两个月就浮亏25%,天天哀叹:“为啥别人赚钱,我一买就跌?”
他们踩的,都是同一个坑——追高。
所谓追高,就是在股票或基金价格已经大幅上涨、处于相对高位时,因“赚钱效应”诱惑而盲目跟风买入的行为。
简单说:别人吃肉你没赶上,等你冲进去时,只剩下一地鸡毛。
这就像网红奶茶店门口排长队,原价20元的饮品被黄牛炒到50元。你心想“这么多人抢,肯定好喝”,咬牙买下,结果发现味道平平,性价比极低。
追高的本质,不是投资,而是情绪驱动下的高价接盘。
它最危险的地方在于:用短期热度掩盖长期价值缺失,让人误以为“涨就是好”,却忘了问一句:“这价格,到底值不值?”
02 为什么追高容易亏钱?三大致命陷阱
🚫 陷阱一:价格严重脱离价值
股价终究要靠公司业绩支撑。一只本该值10元的股票,因概念炒作涨到30元,哪怕短期冲到35元,最终也会回归合理区间。
2023年,某“AI概念股”无核心技术、无营收增长,仅靠蹭热点连涨5个涨停,股价从8元飙至16元,市盈率炒到数百倍。
许多散户在15元高位追入,结果热点退潮后,股价一路跌回8元,本金腰斩。
就像一块普通石头被包装成“外星陨石”卖天价,泡沫破灭后,只剩下一堆废石。
🚫 陷阱二:信息严重滞后 + 情绪裹挟
当你看到“牛股诞生”“基金暴涨”的新闻时,主力资金可能早已悄悄出货。
你看到的是“机会”,实则是“尾声”。
2021年,某新能源基金半年涨120%,街头巷尾都在推荐,连菜市场阿姨都说“闭眼买”。
新手小张把买房首付全投进去,结果买入即巅峰,一年内亏损40%,购房计划彻底泡汤。
别人的盛宴,可能是你的陷阱。
🚫 陷阱三:缺乏止损纪律,越套越深
很多追高者抱着“会涨回来”的幻想,死扛不止损,结果从“小亏”变成“巨亏”。
殊不知,市场不会因为你的成本而改变方向。
03 真正的投资智慧:不追高,等机会
投资界有句老话:
“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会空仓的是祖师爷。”
真正的高手,从不追逐热点,而是等待价值显现。
- 巴菲特说:“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追高恰恰相反——在别人贪婪时,你更贪婪,这是大忌。 - 成熟投资者的做法是:
✅ 先看基本面:公司有没有真实盈利?行业是否景气?
✅ 再看估值:当前市盈率、市净率是否合理?
✅ 最后看时机:是否处于低位或合理区间?而非“已经涨了很多”。
就像猎人打猎,不会盲目追赶奔跑的猎物,而是埋伏在必经之路,静待最佳一击。
04 如何避免追高?三条实用原则
- 建立投资纪律
不因“别人赚钱”而冲动,坚持“看不懂不投、估值高不买”。 - 设定明确止损线
若不慎追高,亏损达5%~10%就果断止损,保住本金比“回本执念”更重要。 - 用闲钱投资,拉长时间维度
投资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慢即是快,稳才能赢。
说到底:追高不是勇气,是认知的盲区
追高从来不是“敢拼敢赢”的表现,而是被贪婪和焦虑操控的结果。
它利用人性弱点,让投资者在高位接盘,最终付出惨重代价。
正如老股民老周所说:
“股市里赚钱的机会有很多,但保住本金的机会只有一次。”
对成年人而言,投资的目标不是一夜暴富,而是长期稳健增值。
与其赌一把追高,不如耐心等待——好资产,永远不缺上车的机会;但本金亏光,就真的出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