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科技是非大上一年用3521选股法筛选出来的企业,教师节当天买入,到现在刚好满一年,取得了35%的收益。这一年的跟踪研究,使得我们对长阳科技有了更深的理解,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些我们新的体会。
很多人看到长阳科技上半年净利润只增长19%,觉得是一份很糟糕的半年报。相比大多数只关注短期财务业绩的投资者,我们研究团队更注重挖掘企业的社会价值、创新成果、企业家精神。
长阳科技的业务飞轮
1、奶牛业务——反射膜长
阳科技创立之后第一个攻坚的产品是反射膜,7年时间做到全球第一,给大家充分展示了它的研发实力。虽然顶着反射膜龙头的桂冠登陆科创板,但是市场上的投资者一直对长阳科技并不是很认可,觉得反射膜的市场空间小,而且OLED屏幕替代LCD屏幕之后就不需要反射膜了。
然而,技术替代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恐怖,数年过去,OLED屏在大尺寸领域的发展不及预期,LCD屏始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反射膜的需求也持续强劲。2021年,LCD屏的背光模组升级到了Mini LED,焕发了第二春,强势对抗OLED的竞争。长阳科技及时跟进产品需求,已经开始批量供应针对Mini LED的反射膜。
在对长阳科技进行了一年的跟踪研究后,我们发现反射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小众,长阳科技已经把反射膜做成了平台,可以不断改良性能,延伸到其它应用领域,维持增长态势。
除了反射膜,长阳科技在光伏背板膜上也有比较先进的技术,虽然近两年光伏产业链开始爆发,需求旺盛,但是长阳科技并没有生产光伏背板膜,因为光伏背板膜和反射膜是共用生产线的,反射膜可以卖到4万一吨,而光伏背板膜只能卖到1万一吨。
今年5月份,长阳科技反射膜的产能扩张项目已经完成工程建设,随着生产设备的陆续安装调试,产能会陆续释放。即使面板行业的景气度回落,长阳科技还可以用产线生产光伏背板膜,新增产能的利用率有保障。
2、明星业务——光学基膜
在将反射膜做到全球龙头后,长阳科技并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而是找到了市场空间更大,技术壁垒更高的光学基膜进行攻坚。
虽然光学基膜的每吨单价不到一万,但却是应用领域各类光学膜的基础材料。国内其它高分子薄膜企业,都是从日韩进口光学基膜,然后加工成应用领域的光学膜,核心原材料受制于海外。
目前长阳科技的光学基膜,产品参数与海外巨头有一定差距,还没像反射膜那样做到技术国际领先,正在进行产线改造,品质提升中。从光学基膜业务的毛利率来看,2019年还只有9%,2021年达到30%以上,可见已经逐渐成熟。
长阳科技光学基膜的技术突破,再次为国家增加了新材料领域的创新成果。并且有了自己的基膜后,长阳科技开始加工成应用领域的高端光学膜,比如光学离型膜、光学保护膜、光学预涂膜,单吨售价提升,产生更多的效益。
3、婴儿业务——透明聚酰亚胺薄膜
这次半年报中,我还有一个欣喜的发现,长阳科技2020年开始研发的透明聚酰亚胺薄膜(CPI)已经到达客户验证阶段。客户验证通常是6个月,明年就可以为公司创造收入了。CPI的性能优异,可以应用于折叠屏这类柔性显示上。
通过CPI这个例子,我真实感受到了长阳科技研发和产业化的速度。
合适的人在车上,比车开去哪更重要
在《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先人后事。企业的战略方向每年可能都会进行调整,如果员工仅仅因为企业的业务方向而进入公司,那么当公司转换业务方向时,很大概率就会下车。而当企业选对人,组成出色的队伍,那么不管这么世界如何变化,他们都会努力寻求成功。
书中用美国一家银行举例,新上任的CEO,首先做的并不是制定战略,而是把精力放在寻找杰出人才,组建出色的团队上。CEO表示,在他不能足够精明看到即将发生的变化时,这些杰出人才可以看到,而且可以灵活机动地处理好。
在长阳科技这家企业上,我看到了类似的模式。事业有成的博士学历董事长,并没有认为自己对新材料的认知就已经很充足了,着力打造尖端材料研究院,目标在三年内引入百名以上行业专家和高学历毕业生。虽然长阳科技的反射膜、光学基膜都是成功的突破,但还只是实现了国产替代,利用研究院平台,从早期的材料开始发掘,才能做出全球独创的产品,变成技术引领者。
所以,真正让长阳科技超高速增长的飞轮是出色的人才队伍。董事长提出“十年十膜”的宏大目标,可能一开始也并不知道要做哪十种膜,每年市场都在变化,会有新的需求。合适的人组成的队伍会充满战斗力,产品研发和产业化速度非常快,这才是长阳科技源源不断孵化出新生婴儿业务的核心。
结语
长阳科技今天市值89亿了,看到持股的企业不断成长,真爽!让我们一起期待长阳科技更多的创新成果落地,从优秀到卓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