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地产行业出了三个实质性利好。
1、第一个是9月29号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发了个通知,在2022年年度前,把首套房商业贷款利率下限的权利下放给地方政府。原文如下:
“一、对于2022年6-8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均连续下降的城市,在2022年底前,阶段性放宽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现行规定执行。
二、按照“因城施策”原则,符合上述条件的城市政府可根据当地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及调控要求,自主决定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派出机构指导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配合实施。”
2、第二个昨天(9月30号)刚刚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2年10月1日起,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15个百分点,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利率分别调整为2.6%和3.1%。第二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政策保持不变,即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利率分别不低于3.025%和3.575%。
3、第三个也是昨天(9月30日)发布的,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支持居民换购住房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公告》显示,自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对出售自有住房并在现住房出售后1年内在市场重新购买住房的纳税人,对其出售现住房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予以退税优惠。其中,新购住房金额大于或等于现住房转让金额的,全部退还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新购住房金额小于现住房转让金额的,按新购住房金额占现住房转让金额的比例退还出售现住房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可以看到,这三个文件分别针对商业贷款、公积金贷款、改善性需求,其中对于商业贷款和改善性需求的政策利好是临时性的,而公积金贷款利率的下调没有设定时限。虽然政策有所放松,但仍然是房住不炒的思路,放松主要是针对刚需或者改善性需求。不管如何,对于熊了两年的地产行业来说,可谓是久旱逢甘霖。
政策市的特点就是如此,达到调控目的后,政策就会有所修正。联想到目前的医药行业,已经熊了一年多的时间了,我相信医药行业的政策修正迟早会到来。
中国的医药是少数的还没有诞生垄断性地位的龙头公司的行业之一,仍然是一个朝阳行业,坚定不移地看好医药的未来,但就像我一如既往地强调的过的,未来的医药一定是结构性的行情。
昨天有个别的小伙伴跟我交流,说现在行情如此低迷,是不是应该先清仓,等行情好转了再进场?我一听这话就能猜出他大概入市的时间不是太长。
实际上,如果经历过一轮牛熊周期的人就能知道,这种想法听上去很美好,但实际操作起来几乎不可能,因为行情的启动每次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开始了,所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最合适的办法只能是呆在里面等风口。
虽然说涨跌我们无法判断,但可以通过控制仓位来控制风险。指数在高位,公司的估值在高位,就可以降低仓位;相反就可以增加仓位。
今年市场非常低迷,从指数的跌幅来看,已经快和2018年大熊市相当了。
而2018年除科创50外,其它5个指数的跌幅分别为:24.59%、25.31%、28.65%、36.87%、33.77%。
上证指数的跌幅要小于2018年,主要是今年上证指数不是普跌,有些行业如煤炭还逆势上涨了。
总之,今年已经过去三个季度了,我相信2023年不至于再和今年一样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