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尔克卫股票为什么下跌了(近期股价低迷的密尔克卫)

2022年11月1日21:18:12333

密尔克卫今年股价下跌10%,是我重仓股里面表现最差的。股价的非线性波动比较有意思。原以为小密上一波上涨会创历史新高、突破160块,没想到又掉回120块。最近股价走势偏弱,一直在5日线下方。除整体市场环境外,更重要原因是公司三季报发布后引起的一些担心。

简单复盘整个过程,10月17日,在经过股价五连阳后,我反而开始怀疑小密的Q3净利润可能环比下滑,最差也许只有1.4-1.5亿,一是货代里面的海运和空运都受到冲击,二是分销的表现不及预期,Q3分销收入最乐观可能只有14亿左右。10月18日,与一个卖方沟通,他预测Q3净利润1.78亿,分销收入15亿+。

10月20日,小密发布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包括货代的2位VP和久帝化工的何总,李总加入小密前在DHL干过16年,近期已经派到海外;何总获配35万份股票期权,行权价144.62元。当时我的基本判断是,三季报净利润应该是环比增长的,不然可以在季报发布后再推出股权激励。

10月24日盘后,小密发布三季报,净利润符合预期,分销表现低于预期。Q3净利润1.72亿,同比增长46.3%,环比小幅增长1.2%;收入28.24亿,同比增长13.5%,环比下滑12%。分销Q3收入仅10.6亿,而上半年是21.8亿。

第二天,小密放量跌停,当日成交金额4.49亿。小密的跌停很少见,历史上只有2018年8月8日、8月17日、9月5日,2020年2月3日,这是第5次。相信有些人跟我一样懵,公司在这种环境下实现净利润环比增长并不容易,尽管营收表现不及预期,但也不至于跌停?龙虎榜显示,当天1/3的卖盘来自沪股通和某机构。

交流之后发现,有些人还以为今年分销可以做到60亿收入,直到三季报出来后才明白。实际上全年能达到47-50亿就不错。小密这段时间股价调整主要反映两种担心,核心是怀疑分销的商业模式是否成立,其次是担心未来业绩增长的持续性,包括明年的业绩预期。不可否认,如果小密的分销逻辑确实被证伪,它未来的成长空间和估值定价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小密分销的问题是规模体量还没做起来,品类和客户的分散度不够。例如黄磷的占比达到30%-40%,今年黄磷需求低迷也影响到相关的分销业务。此外,公司内部不仅考核人均净利润和净利润增速,经营现金流和ROE也是重要KPI。如果与公司的人交流,你会发现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是毛利,很少提到收入。公司对客户账期的要求也很严格。如果放宽对毛利和账期的要求,也能多接到一些客户,收入数据也会更好看,但未必有多大意义。

大家经常以国联为标杆,对小密分销增速的预期高,小密也第一次提到“云工厂”。其实两家公司的品类布局和商业模式可比性没那么强,而且小密从2018年才开始拓展线上分销,至今不到5年时间,还处于探索阶段,发展时间远不如国联。既然Brenntag可以在海外跑通物流+分销的模式,为什么小密在国内就无法成功?面对万亿级的潜在市场规模,在不到50亿收入时就担心触及天花板,这种担心大概率偏早。

小密已经掌握化工客户资源,问题是如何把资源进行转化,争取更多牌照、放大交易量,把模式打通。把规模体量做起来需要一个过程,每个品类有自己的属性,跑通一个品类也很难复制到所有品类,需要逐个探索。公司最终的愿景是成为“超级化工亚马逊”,基于物流交付能力跑出海量SKU。只是不同发展阶段的侧重点不一样。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期,涉及不同业务之间的资源分配,包括分销业务内部。公司现阶段选择主动收缩周转不快、毛利率不高的品类,把资源集中到其他品类,希望维持高质量增长。

我们可以跟踪未来的数据变化,看分销的成长逻辑是不是被破坏。我初步预计Q4的分销收入会提到14.6-17.6亿,环比有所改善。明年依然可以保持40%+的增速。具体数据在11月中旬还会再更新。另外,公司的环保和海外拓展可能快于预期,环保是本次可转债募投项目的最重点投向,目前人员数量扩张也较快;海外也在顺利推进,两年内有望达到亿级收入。

我相信小密最终会成为一家全球性的化工供应链平台型公司,目前分销和国际化还处于发展初期,潜在空间较大;明年净利润8.4亿+,增速30%+,现在市值对应2023年不到24倍PE。从实业的角度,即使给谁200亿资金,考虑牌照壁垒、人才队伍、仓储资源和业务布局,也无法打造出这样一个公司。所以,这一波股价调整下来,心里确实也没什么波澜。即使跌到100块也就那样,如果有合适的价位还会考虑加仓。

最后聊点个人体会。最好的投资机会是长中短相结合。小密2020年股价翻4倍的本质是,一只未被市场充分认识到的股票进入快速提估值的阶段,公司在疫情下也表现出高速成长的稀缺性。这个阶段有认知差,赚钱最容易,股价的最主要涨幅来自提估值。等到股价大涨后,逻辑已经清晰地呈现出来,更多看业绩的兑现情况。小密最近两年主要依靠业绩增长,消化股价顶端的估值泡沫。这个阶段如果不趁着股价下跌在低位加仓,很难创造绝对收益。所以有人反馈持有两年多体验并不好,也有人逐步卖出股票。其实未来的认知差更多来自分销和国际化。

有些人把我和小密挂钩,也是从2020年开始。最近股价下跌,也有人让我做心理按摩。其实我不是死多头,因为自己有持仓就无脑看多,把任何消息都解读成利好。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比较长,只是恰好因为它值得继续持有,而不是刻意地去做长期投资。如果哪天小密的成长逻辑削弱,成长空间没那么大,出现估值泡沫,我也会卖出股票。我也一直在寻找和储备同类型的长线股。信心满满不见得是好事,对一只股票的信心最好不要超过80分,给自己留一些纠错的余地,不然容易忽视客观事实。继续看好一只股票的结论,应该是基于逻辑、事实和数据,而非受个人感情干扰,尽管我们都喜欢那些帮自己重仓赚到翻倍以上回报的股票。学会从反面挑战自己的观点,可以降低犯错的概率。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13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