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一年没公开谈过紫光国微,不过一直有保持对公司的跟踪,前几天刚好有人问到。股价波动往往呈现非线性的特征,印象中8月10日国微的股价创历史新高,等到12月1日就有人问最近的走势为什么这么弱。
先回顾下过去的一些观点,2021年10月30日的《紫光国微的合适买点》提到,““按2022年净利润(现在10月底考虑估值切换),给予38.2-44.3倍PE(综合考虑业绩增速和历史估值),则对应市值935.9-1085.35亿、股价155.7-178.8元,未来一年相比当前市值有12%-24%的潜在下跌空间。只要公司的景气度不出问题,这轮调整的底部区域大概率是155-180元。”
在11月20日的《对紫光国微的最新看法》提到,“目前的估值相比历史低位还有些距离,还无法得出结论,股价是绝对底部,已经跌无可跌。所以,不排除股价继续下跌的可能性,比如跌到180元附近。但在业务景气度向上的背景下,股价总体趋势是向上的,阶段性回调无疑是买入机会。”国微那波调整最低跌到186.31元,然后今年4月26日最低跌到155.54元、944亿市值,没超出我当时预测的底部区间。
国微今年的股价下跌16.6%,全部跌幅都是在近2个月完成的。这段下跌和复旦微的联动性很强,下跌既与整体市场环境有关,也反映了对产品降价和7系列FPGA竞争格局恶化的预期。目前特种IC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且明年研究所要交增值税,即使有降价估计幅度也不会太大。国微现在跌到1138亿市值,即使考虑降价的悲观预期,把明年净利润从40亿下调到35亿,对应明年也只有32.5倍PE。也就是说,现在的市场定价已经充分反映这种预期,当前市值是有支撑的,股价很难再往下跌。
不过业绩预期向下的票不好参与。如果明年业绩确实往下调、逻辑增加一些瑕疵,虽然股价跌不动,但涨上去也需要一些边际催化,否则资金配置意愿可能不会很强。关于催化剂,国微和复旦微的9系列都已经送样试用,预计明年上半年正式推出。按军品的试用周期推算,7系列18年开始试用,20-21年才开始体现在报表上。9系列产生增量业绩贡献大致是24-25年。
另外,公司车载动力域MCU已经路测一年,原本预计年内完成,但近期暂缓投入、不过还会坚持做。这块本身就比较难,涉及到汽车安全,下游车厂很谨慎,放量速度不会快,最早也要2024-2025年。这是远期的一个看点,市场定价也一直没有包含这块的预期。国微把募投项目的投入重心转向特种IC。公司高速AD在下游客户的验证比较顺利,预期明年会有一些量。这块有可能成为明年超预期的点。对国微来说,明年最理想的状态是,降价的利空没完全兑现,不像预期这么差;新品推出又比较顺利,有足够催化作用。这两块可以再跟踪观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