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位分配和机会类型一样吗(关于仓位分配和机会类型)

2023年1月28日14:45:26306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1月份就要过完了。最近除日常的个股研究和跟踪外,主要在梳理和调整股票池,并做个股的Q4业绩前瞻。这篇文章主要聊下仓位分配和机会类型。也是我这段时间在想的,到底要把握哪些类型的机会?在不同股票之间怎么分配仓位更好些?

1、仓位分配:假设现在有2只股票,A股票预期未来2年可以上涨1倍,确定性较高;但不确定翻倍涨幅的兑现节奏,也许2年、也许不到1年,最悲观情形未来1年下跌20%也有可能。B股票预期未来1年可以上涨30%+,确定性更高;如果遇到市场系统性风险带来的杀估值,也可能下跌8%。A股票和B股票的下跌都是可逆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涨起来。以一年的维度看,应该怎么给A和B分配仓位?

如果求稳应该把大部分钱投向B,因为B上涨的确定性更高,30%+的涨幅能达到预期收益率,潜在最大下跌风险也可控。但不投资A也很可惜,从以往的观察看,不被市场充分认知的股票爆发力会更强,一旦股价真正启动起来,往往只要3-6个月就能实现翻倍。这个过程大概率会在未来2年内演绎一遍。但麻烦的是,还无法确定股价何时会开始启动,如果现在投入一笔钱进去,未来一年打平、甚至浮亏20%都有可能。我自己的答案是,B或多或少都要给点仓位,而且仓位分配是动态变化的,一旦观察到B开始发生一些积极的边际变化,股价上涨的兑现概率大幅提高,这时是可以加仓的。

2、机会类型:很少投资估值便宜的二线股票,也很少在这种股票上赚钱。最近优利德和尚太科技引起我的思考,到底要不要参与估值便宜的二线股票?我关注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已经一年多,优利德今年股价上涨38.4%,这段涨幅应该在我的能力圈内,但实际获得的利润很少,与固有观念密切相关。在优利德推出2.5G示波器之前,我也有疑虑是否能做出来,目前已获得60多台订单,今年预期能拿到300台订单,4G和6G示波器也将陆续推出。

反映到股价上面,在中报业绩不及预期后的股价回调中,不够坚定的资金已经逐步撤出来。在公司的2.5G示波器有进展后,市场仍未给予公司其他电子测量仪器股的估值,低谷时只有2023年18倍PE,按分部估值法拆分也有一定的估值提升空间。接着部分偏好估值性价比的资金流入驱动估值提升,进而是股价开始突破、技术派也跟风买入,形成股价和逻辑的相互强化。影响公司未来股价的核心变量仍是,整体业绩兑现度及高端示波器的进展。

至于尚太科技,上市前的印象是成长逻辑有瑕疵,公司石墨化完全自供,在降价后单吨盈利的压力更大,不排除2023年净利润出现下滑,不像有些同行的石墨化自供率还有提升空间。1月3日股价继续一字涨停,报收153亿市值,当时我评估的合理市值是2022年15-16倍,应该能涨到210-224亿市值,而且大概率一步到位再开板。但与一个新能源研究员交流后,我反而怀疑自己是不是给高?结果第二天尚太在186亿市值开板,最低跌到169亿。然后最高涨到250亿,幅度接近50%。在上涨过程中逐渐有资金参与进来,开始有人把目标价从15倍上修到20倍,按2023年16亿利润认为能到320亿;甚至连石墨化自供率高也被当成优点。回想整个过程,市场定价也未必那么理性,这段50%涨幅偏交易性机会,有逻辑瑕疵也不适合我。

再回到,要不要参与估值便宜的二线股票?我的答案是,如果有逻辑瑕疵就不予考虑,反之长逻辑讲得通(至少2年内不会被证伪),未来1-2年有积极的边际变化,当前估值性价比又很不错,这类股票可以作为备选,但确定性相对弱些,不会放入核心股票池作为重点标的。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18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