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点评】
大盘继续在震荡中前行。沪指周一低开高走,盘中轻松突破5日、10日均线压制,指数也进一步向3300点整数关口进发。深成指全日走势同沪指相仿,最终在次高点收盘,表现整体强于沪指。截至收盘,沪指报收3284.16点,上涨0.72%;深成指报收12113.61点,上涨1.14%;创业板指报收2573.18点,上涨1.1%。两市成交量继续小幅放大。
盘面上,船舶、酒店餐饮、工程机械、酿酒等板块涨幅居前。鸡肉、银行、超级电容、煤炭等为数不多的板块出现逆势回调。个股方面,随着大盘需震荡上攻,市场做多热情有所回升,上涨个股家数明显多于下跌。两市共41股封死涨停板,无一股跌停。
技术上指数小幅度低开后快速冲高,创出上周新高,反弹趋势良好,底层逻辑上是CPI数据显示了消费复苏,信贷数据显示了居民和企业对经济复苏都有强烈的信心,M2数据显示市场流动性充足,指数经过今天的反弹后,再次面临3300点的考验,当前定性依然是反弹,当指数突破3310且站稳的时候,市场逻辑将再度转变,整体看经济复苏强劲,策略上继续看多做多。
【重要消息面】
1.历史新高!1月新增信贷近5万亿元!
2月10日,备受关注的1月金融数据发布!在今年春节假期相对较早的情况下,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达4.9万亿元,创下单月历史新高。“新增人民币贷款符合市场预期,由于前期政策效果和年初信贷需求复苏,贷款增速明显回升。”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结构上以企业贷款需求为主,说明企业生产和开工都比较快,包括去年的投资可能继续会产生信贷需求。企业中长期贷款对信贷增长起到主要拉动作用。
2.国资委:政策“组合拳”将出台加大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投入
近日,国资委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中央企业投资管理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了2023年五方面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工作,即推动有效投资持续平稳增长;着力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有效防范化解各类投资风险。据悉,下一步,国资委正在研究形成支持企业扩大有效投资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进一步激发企业投资意愿和主动性。
3.北交所融资融券交易业务将于2月13日启动
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北京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业务将于2023年2月13日正式启动,届时已取得北交所融资融券交易权限的证券公司可以接受投资者委托,向北交所进行融资融券交易申报。融资融券标的股票名单和可充抵保证金证券名单将通过北交所“信息披露-融资融券信息”栏目公布,方便投资者查询。北交所融资融券交易的启动是持续推进北交所市场制度建设、完善交易机制、提升二级市场定价功能的重要举措。
4.供给增速放缓 需求迎全面复苏 稀土价格上行通道或开启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12家稀土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业绩预告或快报,除包钢股份外,全部预喜。业内人士表示,稀土价格的政策底已明确,2023年国内稀土指标增速或放缓。在供应格局持续优化和需求有望迎来全面复苏的背景下,稀土价格上行通道或已开启。(中国证券报)
【后市投资展望】
2023年1月社融、新增贷款规模及M2增速超市场预期,货币及信贷数据迎来了“开门红”。本次社融数据前瞻性指引包括:出口环比边际改善预期、制造业复苏有望“一枝独秀”;而消费和地产需求尚未有明显的复苏动力。A股上涨动能增强,成长风格仍是未来主线。“春季躁动”行情有望延续。基于货币及信贷数据对于经济结构基本面的前瞻性指引,并考虑到成长风格对于风险偏好及流动性的高敏感度,预计其将拥有更强的持续性与弹性。操作策略上可考虑轻指数重个股,选择政策面利好较多、资金关注度较高的板块和个股做低吸,尤其是在短期题材热点炒作告一段落之后,把握短期调整较为充分的大消费(白酒、餐饮、旅游)、房地产产业链(建材、家居)、大金融(保险、证券)等板块的交易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