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8年开始关注汤臣倍健以来,认知逐渐加深,昨天晚上又有一些新的看法,分享出来和大家交流。
保健品是好品类
汤臣倍健是一家从事保健食品,即膳食营养补充剂(VDS)的生产制造和销售的公司。保健品行业属于巴菲特非常喜欢的大消费行业,汤臣倍健也是巴菲特口中典型的嘴巴股。
所以我说,汤臣倍健生产的保健食品是好品类。
巴菲特说,可口可乐没有味觉记忆,他一天可以喝六瓶可口可乐;巴菲特说,每天早上起来男人们发现胡子又长长了,他就感觉吉列的生意妙不可言。
这些都是巴菲特对大消费,对快速消费品的深刻洞察。
同样的,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增长,老百姓生活条件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增长,营养食品的未来存在着广阔的空间。
正因为如此,汤臣倍健在23年半年报中提到近年来竞争格局的变化:1,国际领先企业进入中国市场;2,大型药企和食品企业进入市场;3,海外品牌借助跨境电商与国内品牌在线上渠道竞争;4,新媒体、 新渠道、新技术应用等为新品类、新品牌快速发展提供了机会。
大家都看好的行业,会是好生意吗?
汤臣倍健不是强品牌
营养保健食品,是典型的消费品行业,但是否属于快速消费品,需要反复琢磨才能下结论。
我个人的理解是,营养保健品的目标客户是特定人群,并不是所有人,应该是特定人群特定阶段的需求,甚至都算不上日常必需。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营养保健品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快速消费品,消费习惯和消费节奏有点像药品。
另外,营养保健品,还有一个特征,即同质化和食品的替代性。
大家都知道差异化的生意才能避免剧烈的竞争,但是当我们从植物(比如水果蔬菜)或微生物中提取维生素,或者通过化工原料合成维生素的时候,水果蔬菜的差异化口味没有了,变成了同质化的化学物质。
所以,吃水果吃蔬菜也能补充维生素,但是吃营养品就太单调和乏味了。
同样的,蛋白粉也面临着这种尴尬:吃青椒肉丝,吃茶叶蛋,喝豆浆都能补充蛋白质,但是吃蛋白粉就变成了同质化的产品了。
正是由于营养保健品不存在固定人群,不存在持续高频消费,可替代性强,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最后没有办法变成进入消费者心智的强品牌。
我以前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我没有深入思考,更没有把这些特征和汤臣倍健的自由现金流、销售费用率联系起来。
自由现金流和销售费用率
我之前分享过茅台的自由现金流,分享过吉比特的自由现金流,昨天还分享了公牛集团的自由现金流,这些公司上市以来只有IPO融资,没有其他再融资。
但是,作为营养保健品赛道的汤臣倍健,我们来看看它的自由现金流和融资情况。
从上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出,过去12年汤臣倍健营收增长了22倍,净利润增长了14倍,好像还不错。
但是,问题就在这里,汤臣倍健高速增长的背后是不断融资,股东权益也被稀释了。毛估估,过去12年汤臣倍健的实际回报率在4-6倍之间,并不算特别优秀。
过去12年,汤臣倍健分红62亿,把53亿的自由现金流全部分掉了,但是公司从A股市场一共融资77.76亿,相当于全部又拿走了。
看完自由现金流,再来看汤臣倍健的销售费用率,如下图。
2013年、2014年的时候,汤臣倍健的销售费用率只有20%出头,到了2022年就已经高达40%了,我认为这个销售费用率是不可能一直提高的。
如果花了这么多钱,汤臣倍健还没有占领消费者心智,我觉得以后也很难占领消费者心智了。所以我说,汤臣倍健不是一个强品牌。
梁允超在2022年年报中提到,VDS新周期的两个核心指标是指定购买率和全市场占有率。
如果是独家强功能产品,可能会有指定购买率,可能会打造出强品牌。但是传统的基础营养品,基于前面分析的原因,仍然很难进入消费者心智。
综合起来看,汤臣倍健当前并不是一个强品牌,也不算是什么好生意,只是身处一个前景广阔、快速发展的行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