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阅读他人传记也好,比方说读李嘉诚;阅读他人投资经历也好,比方说读巴菲特。能给我们普通人带来什么好处呢?
我们可以知道这个人的起点是什么样的,而他的终点又到了哪里?他在起点与终点之间,付出了些什么,比方怎么做决策,怎么看待未来,怎么应对困难?他经历过哪些波折?等等。
我们阅读这些人,不是为了成为他们,事实上我们也不可能成为他们。通过学习他们,我们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世界上永远不可能有第二个李嘉诚,第二个巴菲特,第二个其他任何牛逼的人物。
每个人都是特定历史背景,特定知识结构,特定志趣秉性的综合产物。我们会被这些人的成就所吸引,被他们的经历所折服,被他们的品性所感动,但这对我们来说却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这些人潜移默化对我们的影响,是我们受他们影响之后,哪怕只取得他们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结果,也足以改变我们的整个人生。以下是我在此刻能想到的。
一,我们或许通过这些人可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就是召唤出我们想从事一件事业的热情。很多人老大年龄了,还是困惑的,不知道此生需要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二,他们趟过的路,并且趟成功的路,会给我们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坐标,我们就不会盲人摸瞎马,脚踩西瓜皮;或者换句话说,就是他们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本和样式,我们可以依葫芦画瓢,并且大致知道一路上会遇到什么,最后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他们会在关键时刻,给我们做决策形成暗示与指导。
三,我们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的问题,他们一两句话可能就会让我们醍醐灌顶。这一两句话是他们人生智慧的高度浓缩。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恍然大悟,就是这种顿悟的感觉。
02,
我们还是拿股票投资来说。投资是针对未来,未来一大特点,就是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个中性词,没有贬义也没有褒义。它既可能给投资者带来超额的收益,也可能带来超额的损失。
所以,不确定性可能成为投资者的朋友,因为充满无限可能;不确定性也可能成为投资者的敌人,因为每天或许胆战心惊。
很多投资者不是不知道价值投资的诸多好处,但是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短线炒作的心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我认为归根结底还是如何面对不确定性的问题。因为只有短线,才能迅速把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才不用忍受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安。
我们去读别人的传记,别人的经历,从某一点上来说,就是想知道这些人如果面对未来的这种不确定性?他们一路经历了什么?最终又取得了什么样的结果以及这种结果是不是我们想要的?
比方说我读杨天南《一个投资家的20年》,文中讲了他模拟实盘投资组合十年半的历程。从100万起步最后到1000万,这相当于十年十倍的投资业绩,很了不起。
我想弄明白他这十年经历了什么。这十年,股市大部分时间都是熊市;这十年,事后被证明他选错过很多股票;这十年,他每个月只有一次买卖股票的机会;这十年,股市多次处于深度调整期;这十年,投资组合一度腰斩;这十年,最好的日子只出现在百分之二十的时间内,甚至更短的时间内。
这十年,作者犯过很多错,经历过很多困顿,股市大部分时间都不是好日子,好日子只在很短的时期内。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结果已经证明一切。
巴菲特本人的投资史更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他也犯过很多次错,市值也经历过多次腰斩,什么样的外部经济环境他都见证过,但又有什么关系呢?他的成就早已说明一切。
03,
这就是股票投资。你以为你买的股票会一路像东北走一条直线,殊不知它弯弯折折起起伏伏。但没有关系,十年之后,终点总比起点高。世界上很难找到过程不重要,结果很重要的事情,但投资除外。
投资这件事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你无需理会未来哪些年份是好年份,哪些年份是坏年份;你无需理会是今年赚30个点,还是明年亏20个点。因为未来不确定。你要做的就是保证自己一直在场,不管好坏;你要做的就是凭着被事实证明的逻辑进行投资,然后把剩下的交给时间。
这就是所谓的投资股票,过程不重要,但是结果很重要。但是大部分人都搞反了,都被过程天天弄的患得患失,从而成为股价波动的奴隶。又一种典型的逆向思维。
从别人的投资史中,我们能读到什么?我们可能犯很多错,我们可能市值腰斩,我们可能好日子没有几天。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在,重要的是时间最终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