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形机器人的看法更新

2023年9月28日14:46:47125

之前写过一篇《关于人形机器人》,当时的主要结论是:1、如果人形机器人将来顺利实现产业化,将诞生1万亿市值的大公司。2、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场景落地将从B端到C端。3、目前人形机器人处于概念阶段,实现产业化的过程可能比较漫长。B端年销量50万台和C端渗透率5%是两个重要节点。……作为外行,我不会很自信地下一些结论,更多是跟踪、观察和验证,看这个行业何时开始规模化场景落地,何时开始出现爆款。4、中国的人形机器人龙头将是本土企业。

这篇文章主要更新下当前的看法。

人形机器人的潜在应用领域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家庭和军事等。预计汽车工厂会成为最先规模化落地的应用场景,最初从搬运、分拣、打螺丝、贴车标和打车模等结构化程度和可控性高的环节开始。特斯拉将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引领者。从制造业企业的角度,人形机器人必须在产品/服务质量、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等方面建立相对优势,才有使用人形机器人大规模替代工人或机械的动力。特斯拉的优势是,本身有汽车制造的应用场景,对人形机器人能力和成本瑕疵的容忍度更高,可以允许Optimus进行一些试错,反复进行测试、反馈和改进,直到达标并在自己的工厂形成批量化应用,将来再往其他地方进行推广。这是其他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不具备的优势。

一旦特斯拉开始批量应用人形机器人,意味着经济性是成立的,汽车生产的效率和成本得到优化。在特斯拉鲶鱼效应的冲击下,既会促进人形机器人供应链的进步,也会倒逼比亚迪、蔚小理等国内汽车厂商的入局,并逐步扩散到3C等其他制造业。假设国内最终有5%-10%的制造业工人被替代,平均每台人形机器人替代2个工人,对应261.8-523.6万台的需求量,年销量为数十万台。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事件节点是,人形机器人在特斯拉和比亚迪的汽车生产线试点成功且规模化推广,比如从比亚迪的仰望生产线下沉到方程豹。

现在家里的扫地机器人和炒菜机器人都只是实现单一功能,也无法与人交互。将来的人形机器人应该具备更多功能,并且可以与人进行交互,拥有学习和进化能力,从而更好满足人的需求。我问过一些人,当人形机器人的价格降到多少,能实现哪些功能时,愿意买一台放在家里用?家庭场景相对刚性的需求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人形机器人可用于做家务、小孩作业辅导、老人陪护等场景,从而替代保姆、家教、护工、伴侣或宠物的角色。比如现在请1个阿姨住家,一年需要花10万,两年20万。考虑人工成本的上涨,当人形机器人的价格降到10-15万将具备批量应用的可行性,而BOM成本短期内尚无法实现该降幅。

家庭场景虽然最迟规模化落地,但市场空间是最大的。人形机器人最终将走进千家万户,但需求特点是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不如汽车替代人出行的需求刚性,因此我们假设人形机器人销量:汽车销量达到1:5,相比国内汽车年销量的峰值大约3000万辆,家庭场景对人形机器人的年需求量大约600万台。

去年出去调研,有个上市公司老板说,他可以接受花100万买一台人形机器人,价格和车差不多。但这不是普遍性的需求。未来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是,人形机器人在家庭端的渗透率达到5%-10%、年销量30-60万台,这意味着人形机器人已经从高净值家庭走向中产阶级家庭,其性能和价格开始获得中产阶级家庭,具备规模化放量的潜力。

现在人形机器人的渗透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特斯拉截止今年7月20日仅生产5-6台,优必选截止今年4月底累计销售10台。目前人形机器人仍处于发展初期,整个产业化的过程也许相当漫长。对一个快速变化的新兴行业,我作为外行不会过多下一些断论,更多是持续跟踪、观察和验证产业化落地的节奏。

对应到股票市场,现在人形机器人仍是主题投资的阶段,要转化为赛道投资至少还有5年以上的时间。过去整个板块有过3轮大的上涨行情,每轮行情都能找到清晰的脉络,也都有翻3倍以上的股票。大家只要抓特斯拉AI Day、股东会或业绩交流会的事件时间节点就行,主要是交易事件催化和想象空间的预期。不过这次特斯拉Optimus在X更新视频,也打乱了这些固定的事件预期。未来市场的关注重心会转移到规模化落地的节奏上。需要我们更多前瞻思考,整个板块和一些细分环节可能发生哪些变化?市场可能会演绎哪些逻辑?

关于行业竞争格局。中美的相互信任有所保留,在合作基础上也有防备之心,中国致力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保证不受制于人是大势所趋。在俄乌战争期间星链扮演的角色也会让人担心。由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考虑,预计国内的人形机器人本体市场将完全由国产品牌主导,特斯拉大概率无法进入国内市场。这点可以观察将来特斯拉会不会在中国生产人形机器人。在1个用户需求多样化万亿级行业的上升期,很难形成少数几家企业寡头垄断的格局,个人判断优必选、智元、宇树、傅利叶和追觅等本土企业都有机会跑出来。

另外,不同于机器人本体企业,国产零部件企业将会是全球化的。特斯拉未来要实现在人形机器人的宏图伟业,大概率离不开中国的制造业供应链,这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已得到证明。目前A股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主流认知集中在运动控制部分,包括线性执行器、旋转执行器和灵巧手等环节,这些公司已经被市场研究得相对充分。未来的认知差更多来自感知和决策环节的一些相关标的。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33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