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议纪要”

2023年10月18日16:05:3967

会议纪要算是进入职场必备技能之一,不仅仅是金融领域。它是基础的但是重要的,因此有必要花一篇文章的时间来给大家讲讲我认知中的会议纪要。

其实有不少人诟病会议纪要,认为它比较的dirty。确实,会议纪要的需求量实在太大,以至于不少人“做麻了”,忽视了它的重要性。

请记住:能做好会议纪要并不是人人所具备的技能。同时,会议纪要的本质是对会议信息的梳理加工再展示,核心能力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虽然幸运的是,我的过往实习中确实会议纪要比较少,应该一共不超过50篇(6段实习共计)。但我的会议纪要成果还是受到了领导的肯定,所以我觉得自己还是能够说到说到的。

其实,会议纪要本质不外乎两种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材料能力。以下篇幅将围绕这两种能力展开。

一、信息处理能力

会议纪要的本质是对会议信息的梳理加工再展示。那么我们就要走完一个完整的“搜集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的过程,“搜集信息-加工信息”更多的是信息处理能力,“输出信息”更多的是材料文本能力。

搜集信息来源于会议提供的音频。这里会遇到第一个问题,“真的听不懂啊!”

是的,部分时候录音质量没有那么清晰,或者主讲人自带口音,这都会为我们获取信息增加难度。原材料不行的情况下我们确实无能为力。

不过这里推荐“飞书”的“妙记转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比较清楚得将语音转文字,减少信息获取的难度。

核心在于信息加工。信息加工会遇到的首要问题是“是否要做到面面俱到、事无巨细”。我的风格是否定的。

我追求的是“90%”的信息,因为剩余“10%”的信息获取成本过高。核心原因是剩余10%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闲聊、扯淡,经常是跟主题毫不相干的,一旦采纳我甚至不知道在会议纪要中放在哪里。不过,我会对跟数据相关的信息尤其注意,即使它看起来不太相关。

不过这也要视部门的风格,不同部门对会议纪要追求的颗粒度不同,对不同级别的会议追求的颗粒度也不同。因此可以先出一个涵盖90%信息的会议纪要,实在不行就再补充上去呗。对这种日常性工作事无巨细真的挺消耗精力的,个人觉得没必要。

值得一提的是,信息加工是可以借用工具的。不过我会议纪要整体偏少,所以自己弄就自己人工加工了。一些会议纪要做的比较多的小伙伴就会借助chatgpt的力量,相关情况可以问问专门在研究所实习/工作的小伙伴,个人用的比较少。

信息加工会遇到“重复加工”的情况。即主讲人在不同时间提供相同的信息,那这就要在将语音转成书面文字之后,再对书面文字进行重新组合,做到“合并同类项”,删除重复的没有信息增量的信息。

这点其实有必要单独强调。信息增量思维是一个体现自己对信息理解的重要能力,要善于发现不同信息之间的联系,察觉何为有效信息、何为扯淡。

二、材料文本能力

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做材料。一些人做材料的排版、美工能力确实需要提升。

经过前面两项,我们成功地从会议中提取中关键有效的信息,后面我们就需要使它以书面文本的形式展示出来。

第一点是语句书面化。我整体公众号的风格还是偏口语化的,但科研学术就需要书面化的文字展示。个人觉得书面化文字和口语化文字最大的差异在于句子主谓宾的结构。书面化文本主谓宾结构基本上是全的,因此从口语到书面会需要大量的补充主宾结构,删除口头表述。

第二点是纪要结构编排。解决了单一语句/段落的问题,下一步就是解决语句/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议纪要。这一部分需要注意的点是搞清楚整个会议究竟在讲什么,由什么部分组成,而这些部分又有哪些段落信息构成。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行业发展趋势、公司产品、公司竞对、公司财务、融资历史,这显然是不同的领域,共同构成了我们对公司的认识。

因此,结构编排抛弃了信息出现的先后顺序,更加追求纪要本身成为一个结构完整、逻辑清晰的文本。在此基础上,再把不同标题级别对应到不同的大纲级别。

三、“会议纪要”思维

会议纪要只是一种“信息再加工”的载体。我们生活学习中处处需要“信息再加工”,比如课堂笔记、读书笔记等。仔细想想,它们流程的本质是不是跟会议纪要是一样的?

因此,这篇文字想讲的不仅仅是工作实习遇到的会议纪要,而是整个信息再加工思维。这也是为什么我说会议纪要是最基础的工作能力。

我们在生活中处处面对海量信息,究竟哪些信息是有效的,信息之间的逻辑是什么,如何通过思维的加工让信息更加体系化,这都是“会议纪要”思维。

会议纪要是我们认识行业前沿信息的窗口之一,它的输出方式是比较简单的。深度报告是其他的窗口,但它对信息加工处理、输出展示的要求显然更高。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要先从会议纪要做起,才能慢慢接触深度报告的原因之一吧。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33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