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微至的亮点和疑点

2021年11月19日10:05:50823

中科微至的主营业务是智能物流分拣系统,科创板新股,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聊下我看完这只股票的一些印象:

1、在手订单充足:截至2021年6月底,中科微至的在手订单约28亿元(含税),2021年9月底的存货和合同负债环比继续增加。而2020年公司营收仅12亿元。以顺丰为例,中科微至2020年对顺丰的销售收入不及4000万元,而截止2021年6月底,公司来自顺丰的在手订单是10亿元,占比达到37%。公司对顺丰的销售收入逐步确认,是未来一个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公司的产品为定制化产品,从取得订单、采购原材料、安装调试到完成验收需要一定周期,公司的收入确认以客户提供最终验收单据为准。参考欣巴科技披露的23个项目数据,从合同签订到设备终验的时间通常是7-20个月,平均14个月。中科微至2021年和2022年的收入是有保障的。

2、估值水平合理: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9.73亿元,净利润1.02亿元;Q3营收4.25亿元,净利润0.30亿元。快递物流行业分拣需求的高峰期是“双11”和“双12”,物流分拣设备需要在此之前完成安装并进行试运行。客户通常在此期间对设备进行验收,因此,Q4的收入占比最高,呈现出季节性的特征。2019-2020年Q4,中科微至的营收分别占全年的60%、50%,欣巴科技的营收分别占全年的62%、65%、75%。

假设中科微至Q4的营收与前三季度相等,2021年全年营收为19.46亿元。考虑到毛利率和净利润率的下滑,假设净利润率下滑至15.5%,则对应的净利润为3.02亿元,同比增长41.8%。目前公司总市值105.29亿元,对应2021年35倍PE。考虑明年的业绩增长,对应2022年不足30倍PE,至少与其业绩增速是匹配的。

3、业绩持续性存疑:前面提到公司今明两年的收入有保障,问题是2023年起的业绩持续性如何?中期取决于快递物流行业的资本开支,长期的关键变量则是公司对除快递、电商外其他领域的拓展情况。我也说不清公司中期业绩的持续性。目前顺丰和中通的资本开支仍处于扩张状态。智能物流分拣系统的作用是替代人工分拣,节省人力成本和分拣时间,实现降本增效。按我的理解,如果快递企业继续打价格战,则可以投资中科微至等设备供应商;反之,哪天停止打价格战,则可以投资顺丰控股等快递企业。

4、拥有深厚的技术底蕴:中科微至是由中科院微电子所孵化出来的,拥有深厚的技术底蕴。公司的创始股东包括李功燕、中科微投(中科院微电子所的对外投资平台)、姚亚娟(现任总经理之母)和朱壹。目前公司的7位核心技术人员,有5位来自中科院微电子所。科研背景衍生出的思路是,以产品做技术,根据现有的应用场景布局底层技术,并由底层技术进一步推动场景落地。不同的应用领域有70%的通用底层技术+30%的行业定制。只要配合懂行业应用的人,就可以往其他应用领域进行拓展。

实控人李功燕是科学家+企业家的复合体,1979年出生,本科读机械设计,2004年硕士毕业于浙大机能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工学博士。2008年-2016年先后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微电子所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等职位。2016年创办中科微至并带领公司快速发展,营收从2016年的2000多万扩张到2020年的12亿营收,并成为细分行业龙头。

PS:公司的高管团队非常年轻,除副总李小兵外,其他高管都是80后,总经理姚益87年出生。

5、拥有底层核心技术:智能物流装备产业链的上游是滚筒、电机等设备制造商,以及WCS、WMS等软件开发商,中游是系统集成商,下游是各应用领域。系统集成商的技术壁垒不高,国内企业拥有产品价格和服务响应速度的优势,中科微至最初的分拣设备价格只有国外竞品的30%,性能经过半年的测试和提升也能满足要求,因此进口设备基本被替代掉。但目前核心驱动设备依然掌握在外企手中,比如英特诺的电滚筒、SEW的电机、西门子的控制。

拥有底层技术的系统集成商才是有核心竞争力的。中科微至是国内少数几家掌握智能物流输送分拣全套系统及其核心部件研发、设计、生产一体化能力的公司。分拣小车、供包机、电滚筒、相机等核心原材料和下料口等定制件由公司自主开发设计。公司从2019年开始已经陆续实现分拣小车、下料口、电滚筒和相机等核心原材料的规模化生产。本次IPO募投,公司也计划在安徽南陵扩大分拣小车、下料口、电滚筒、无动力滚筒等重要部件的产能。

中科微至在核心算法、系统软件、专用芯片、核心部件等多方面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并在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完成技术储备,构建了智能制造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公司在物流分拣领域的应用形成高速条码识别,分拣控制、电机驱动、状态监控及WCS软件控制、远程诊断等多个核心技术,实现小件和大件包裹及重型货物的自动化、智能化分拣。从这个维度看,公司大概率能够成功往其他应用领域拓展。

李功燕团队曾与申昊科技进行合作(两人是浙大校友),研制出变电站巡检机器人。中科贯微去年净利润1700多万。据其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三大视觉核心技术--智能相机、多核DSP板卡、工业视觉算法库在国内具有系统级的技术优势,在农产品自动分选、钢管质量追溯、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得到广泛应用。未来会重点面向手机制造、汽车零配件、钢铁冶金、物流等行业,并以工业视觉的三大应用方向--尺寸测量/缺陷检测、条码/二维码识别、视觉定位/导航为切入点。

6、老板比较大方:公司有两个员工持股平台微至源创和群创众达,其持股全部来自李功燕的受让。在上市之前,李功燕2018年转让30%股权给微至源创(李持股81.33%),2019年转让22%股权给群创众达(李持股27.27%),相当于李功燕在增资前把21.6%的股权分给核心骨干。考虑到增资和IPO的影响,股权比例被稀释至原来的七成左右,按现在的股价计算,这些股权的价值超过15亿。年轻的高管团队+到位的激励机制,整个公司的冲劲会更强。

7、潜在成长空间较大:大福(6383.T)是全球最大的物流系统集成商,目前营收272亿(海外占65%),净利润19亿,总市值711亿。相比日本大福(Daifuku)、荷兰范德兰德(Vanderlande)等国际知名物流系统集成商,国内企业的规模体量、产品应用领域和国际市场影响力仍有较大的差距。远期前景是,未来肯定会有中国版的大福,但究竟哪家企业能跑出来,目前尚未可知。

中科微至的愿景是成为世界领先的智能物流装备、智能制造企业。公司推进规模化和国际化的战略方向是正确的。本次IPO募投项目除扩大设备及部件的生产制造能力外,公司也在往更多应用领域的分拣系统和智能仓储系统拓展,比如,建立机场物流、农业、烟草等行业的示范线;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构建输送、分拣、仓储系统体系,逐渐将公司产品应用范围从快递、电商领域延伸至机场、农业、食品、药品等领域。

中科微至的产品已出口至泰国、印尼、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去年海外收入是4100万元,占比为3.4%。未来公司计划在东南亚、欧洲、大洋洲的十个国外城市建设区域中心和分支机构,加强海外市场渠道建设力度。具体效果还有待跟踪和验证,在操作层面上,等公司成长确定性提高后再加码也不迟。

8、现金流状况一般:中科微至的现金流一般,2017-2020年的净利润合计4.16亿元,同期经营净现金流2.63亿元,净现比仅63%。公司的产业链议价能力并不弱,截止2021年9月底,应收账款4.21亿,合同负债11.47亿;预付款项0.94亿,应付账款8.44亿。但存货占用的资金较多,才导致经营性现金流表现一般。另外,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看似达到74%,但有息负债的占比很低。

以上是我对中科微至的初步印象。欢迎探讨。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1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