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兜底?

2023年11月22日15:25:25134

社会保障与统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兜底。而兜底最终是由政府来兜。政府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最低工资法就是兜底思维的体现。但是最低工资法很明显在干预劳动力市场,也干预了签约的自由,这是对市场经济定价准则的破坏,必然带来租值消散。最终的效果是吊诡的:就是自身工资价值在最低工资线下的人员找不到工作,因为企业最终会想办法绕开最低工资法对员工工资的管制,想方设法将价值低的工作岗位合并,或者解雇人力资源价值低于最低工资线的员工。

教育、医疗、粮食这些关系民生的行业,政府的兜底论调时不时冒出来。而因为这几个行业受到老百姓更多的关注,一说到政府要参与其中,要兜底,广大群众似乎都是拍手欢迎。但是,我们似乎忘记了,我们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正是放弃了原来什么都兜底的政府安排。国企职工的生老病死全部与国企连接在一起,换来的却是大家财富几乎没有增长,国家穷人民也穷。总的来说,政府兜底的极端表现便是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这显然已经被证明是失败的。

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只是三十年的光阴,中国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变化,显然不是政府兜底兜出来了;而是放手让企业和员工参与市场竞争,参与财富创造,然后利用市场扩大带来的分工巨利,最终让每家企业每个人都受益。

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这里面当然会有竞争的落败者,也有天生有残疾之人无法自立生活,需要政府的参与兜底吗?估计大多数人认为需要。但是毕竟政府是不创造财富的,其用于兜底的资金还是要从企业与个人所交的税收当中得来。如何能保证由政府兜底具有效率呢?解决之道应该是整个社会要鼓励大家做慈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各类慈善机构。

弗里德曼曾经说过,资金利用效率最低的方式便是收别人的钱来付别人的账。而政府收税来兜底的这种行为,正是这种方式。政府是提供国防以及公共服务的,其所收的税最好是其提供上述两种服务的价格,而不是用收来的税用于转移支付,去搞福利兜底。

教育和医疗是公共服务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政府的公共服务包括产权制度的建立、法律的建立健全、土地的处理与安排、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因为在这些领域,由政府处理的交易费用更低。一般来说,政府参与提供的公共服务,要更有效率的话,条件是由政府提供此种服务的交易费用比由市场提供更低。

我们的吃穿用度、衣食住行,我们一般会认为需要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分工条件下其效率提升明显,这是推翻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基本原因所在。但为什么我们一旦转到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就认为政府应该更多地干预和兜底呢?

早几年,医疗产业化以及教育产业化的呼声明显,但是现在却被当作错误来批判。而大家基本上会把医疗以及教育领域出现的矛盾视为是产业化的恶果。但是这两个行业出现深刻矛盾以及资源难以均衡的原因,正是在于市场化的程度不够,政府管制重重。背后的逻辑简单,医疗服务与教育服务的供应与其他商品的供应一样,需要考虑供应成本的问题,也需要考虑效率提升问题。但是这两个行业因为政府管制严重,行政垄断层层叠叠,市价准则用不上,租值消散严重,其供应就大打折扣。

就教育行业而言,公立名校因为有择校费的选择,所以其本质与私校差异不大,因而其生源质量以及学校资源投入上仍有保证;美国的常春藤名校教育质量一流,其根本原因在于其私立。正是因为其私立的安排,其要参与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只有竞争中胜出的学校才可以享受更高的租值,才能收到更多的学费,它们也会培养出更多杰出的校友,最终收到更多来自杰出校友的捐款。

反观中国的高校,虽然有政府参与的双一流建设,但是其培养质量似乎提升并不明显,而曾经雄心勃勃建设的南方科技大学,如今其建设水平远远落后于预期,归其原因自然是教育的行政垄断还是手伸太长太深。教育市场化以及行政管制的放开,还是遥遥无期。

兜底的义务教育,很明显地使得小学与初中的教育质量下降,不过补习机构的出现还是让义务教育出现某种程度上市场化,使得我们的免费义务教育不至于变得更糟糕。而高中因为不属于义务教育,同时还有高考指挥棒的竞争准则,高中的教育质量还是提升不少。家乡县城的重点中学二十年来考进大学的学生大幅度增加就是明证。

由政府进行资源配置因为信息费用高昂,往往效率低下,且政府本身不创造财富,若其要去兜底,必然要增加税收,最终降低经济运行效率。而由市场提供商品与服务的好处在于,市价的高低变化会成为配置资源的利器,最终不会有租值消散。市场会满足各种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其竞争准则当然是谁出得起价,谁就获胜了。教育服务与医疗服务与其他商品或服务一样,为什么不能由市场提供呢?政府对于教育及医疗行业的管制与兜底恰恰是造成当今教育及医疗资源分配极其不均衡,这两个行业矛盾丛丛的原因。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34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