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P模式,即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它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产业经济学权威贝恩(Bain)、谢勒(Scherer)等人建立的三段论式的产业分析范式。后来,美国许多具体行业的实证研究和政府、国会的产业组织政策制订,都毫不例外地受到这一范式及其衍生模型的直接影响。
哈佛学派基本遵从了梅森等提出的市场结构(s)——市场行为(c)——市场绩效分析(p)框架即SCP范式。他们研究的市场结构主要包括集中度、产品差异、规模经济、进入障碍和政府管制;企业行为主要涉及合谋和策略性行为、广告和研究开发等方面;市场绩效包括资源配置效率、利润率、生产率等。哈佛学派认为三者之间存在递进制约的因果关系,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而市场行为决定市场资源配置的绩效,因此为了获得良好的市场绩效,必须采取积极的反托拉斯政策和政府管制,以改善市场结构,进而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
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产业组织理论其研究上有如下特征:研究方法也采取SCP范式,但是不再强调市场结构而是突出市场行为。因为从短期来看,市场结构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是从长期来看、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都可能发生变化,市场行为和绩效会对市场结构产生反作用,引起市场结构的变化。他们主要采用数学方法和博弈论,建立一系列的理论模型,以此来研究企业行为,对经济福利问题分析得较为深入。
该模型提供了一个既能深入具体环节,又有系统逻辑体系的产业分析框架。这个模型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手段,SCP框架的基本涵义是,市场结构(structure)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conduct)又决定市场运行在各个方面的经济绩效(performance)。
SCP模型,分析在行业或者企业收到表面冲击时,可能的战略调整及行为变化。SCP模型从对特定行业结构、企业行为和经营绩效三个角度来分析外部冲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