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行业资本周期》中描述了典型的行业资本周期,深刻理解行业资本周期的变化,可以大大提升我们的认知和资本配置能力。对企业家和投资者,都是如此。
两个基本理念
马拉松资产管理公司关于资本如何运作有两个基本的理念。
第一,高回报吸引资本,正如低回报排斥资本。(股市也这样,牛市吸引资本,熊市排斥资本。)
第二,管理层配置资本的能力从长期来看非常重要。
第一个理念,估计很多人看到之后,可能会觉得是废话,这是常识,没什么了不起的。哈哈。
能够理解,和能够做到,相差十万八千里。就像很多人讲价值投资的理念头头是道,滔滔不绝,但是就是实践不了价值投资,这就很遗憾。
所以,我会花时间把《资本回报》和《资本账户》两本书中的案例全部找出来,结合自己的投资经历,逐一讲解给大家听,希望我们下次遇到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能够识别风险和机会。
第二个理念,是基于巴菲特的一句话,“如果一个CEO在其任职期间,每年保留盈余相当于公司净值的10%,那么10年后,这位CEO配置的资本将会超过公司全部资本的60%。”
这种情况很常见,尤其是成长股,特别常见。我见到过很多成长股公司的分红只有当年净利润20%,80%的净利润都留在公司用于发展主业了。如果一位CEO在一家公司连续任职,那么他的资本配置能力就需要特别留意了。
容易导致资本周期的行业
《资本回报》书中提到,半导体和航空业特别容易发生剧烈的资本周期,导致过度产能频繁出现,和总体上令人失望的投资回报。还好,我从来没有投资过这两个行业的公司。
写到这里,我想问一下, 过去三年有没有投资过半导体行业的朋友,可以聊聊收益率情况如何。
我的投资原则有一条,一般情况下,政府政策鼓励的产业我都不会去投资。原因也很简单:资本一窝蜂地涌入,最后导致的结果是竞争加剧,根本赚不到钱。
如果你懂这个道理,过去两三年,光伏新能源火爆的时候,可以进场捞一把,趁大家都没有反应过来,先跑掉也是可以的。但是我相信,一般人没这个水平,哈哈。
泉果基金的王国斌说过,他有这个本事,当然他也可能是在吹牛,但是他对产业的理解确实很深。
全球造船业的经典案例
2001年到2007年,由于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快速上升,推动了船运业的需求,“巴拿马”级船的日运费上涨了10倍。
航运业的新订单和日运费有很强的关联。但是,供给侧的反应不可能是立即的:一般情况下,一艘船从订单到交付需要三年时间。
2004年到2009年,全球干散货船的载重量由7500万吨飙升到1.5亿吨,供给增加的直接后果就是巴拿马级船的日运费价格下跌90%,又回到了十年前的位置。
如果在2007年夏天之前买入造船公司股票的投资者,会亏掉2/3的钱。丹麦的马士基集团的股票就遭遇了巨大的跌幅。A股的中国船舶,从最高价300块跌到30.58,跌幅更加惨烈。
前两年,我专门花了两天时间研究了造船业。一般的投资者千万不要碰这个行业,因为这个行业的周期是几十年时间,如果你不小心碰到一轮景气周期,买在了高位,真的可能要等二三十年才能解套,那就悲剧了。
从2007年到现在,已经17年了,距离中国船舶的(前复权)最高价还有300%以上的距离。
不过,有研究能力的朋友,现在可以看看中国船舶,券商看多造船业景气周期已经有两年了,从中国船舶的在手订单来看,2026年之前的业绩都有保障的。
如果未来几年真的能像券商预测的那样,出现一波旧船更新周期的话,可能会有一波小周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