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报表的勾稽关系

2024年3月1日09:53:58382

我们看财报的时候,是要把三大报表结合起来看的,如果看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关联,就说明没有真正看懂报表。今天介绍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从BASE法则的角度,来分析三大报表的勾稽关系。

BASE法则是:

B(beginning)+A(addition)-S(subtraction)=E(ending)

翻译下来就是一个资产负债表科目的期初值加上增加值,减去减少值,等于期末值,是不是很朴素。一般B和E是资产负债表科目,A是利润表科目,S是现金流量表科目。因此知道两个表的关联科目,就能把第三个表的对应科目利用这个公式计算出来。可以具体来看看:

一、CFO(经营性现金流量)

(1)收到客户的现金:

应收账款的期初值+本期净销售收入-收到客户的现金=应收账款的期末值

这个公式是不是把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科目、利润表的“营业收入”科目以及现金流量表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产生的现金”给串起来了。

(2)付给供应商的现金:

这个稍微复杂点,涉及到资产负债表的两个科目。

期初存货+本期采购入库金额-本期销货成本=期末存货

期初应付账款+本期采购入库金额-支付现金=期末应付账款

(3)付给员工的现金:

期初应付职工薪酬+本期劳务成本-本期支付劳务费用=期末应付职工薪酬

应付职工薪酬是B/S科目,本期劳务成本是I/S科目,本期支付劳务费用是C/F科目.

(4)支付利息:

期初应付利息+本期利息费用-本期已支付利息=期末应付利息

应付利息是B/S科目,本期利息费用是I/S科目,已支付利息是C/F科目。

(5)支付税费:

期初应交税费+本期税费-实际支付税费=期末应交税费

应交税费是B/S科目,本期税费是I/S科目,实际支付税费是C/F科目。

二、CFI(投资现金流)

投资性现金流主要用于购买长期资产,包括机器设备、长期债券等。也可以用BASE法则来计算,但是比经营性现金流复杂,因为长期资产存在折旧、减值等会计处理。但思路是一样的。

期初账面价值+本期新购资产金额-本期处置资产账面价值-本期折旧=期末账面价值

由于还涉及到历史成本、累计折旧、处置费用、处置损益等概念,比较复杂,就不展开讲了。

三、CFF(筹资现金流)

主要指发债和发股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大概是:

期初留存收益+净利润-分红=期末留存收益

四、从利润表为底稿,推出现金流量表

以上通过BASE法则可以帮我们看清报表之间的关联,但是在投资过程中,我们一般不用这种方法。通常企业会提供一份盈利预测表,我们用间接法来推断出企业的资金需求。

分为两步,第一步先调节利润表里面的非现金流项目,第二步调节资产负债表里面的非现金项目。具体是这样的:

第一步:

净利润+折旧摊销+/-非经营性项目

折旧摊销在净利润之前扣减了,但其实没有现金流出,所以要加回来。处置设备的收益增加了净利润,但属于筹资性现金流,所以要减掉。

第二步:

第一步的结果-应收项目的增加+应付项目的增加

应收的没收,计入了利润表,但没有产生现金,所以要减掉;应付的没付,增加了现金,所以要加上。

以上就是三大报表之间简单的勾稽关系,如果搞清楚了,企业的资金、生产、销售等运营情况就像流水线一样,生机勃勃地展现于你的脑海之中。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37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