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金融拥抱互联网是一个大家都在说的事情,但究竟该怎么做呢?
这段时间,我针对这一主题写了不少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 商科生到互联网能去哪些岗位呢?
不少同学已经意识到分散实习的重要性,现在的行情all-in一个赛道其实不是很明智,因此发展双线成为一个更优解。
许多商科生都把互联网作为副线,那么商科生到互联网能去哪些岗位呢?
(1)战投
战投是跟金融贴的最近的,本质与PE/VC基本没有区别,干的工作也差不多,基本是找项目、看项目、作报告。
因此,战投可以说是金融人逃向互联网最匹配的,但hc很少嗷。
(2)战略/咨询
互联网战略为业务方面战略咨询,此外还有针对企业内部架构的管理咨询。
这方面跟咨询工作内容差不多,与金融从宏观视角来看企业基本相似。
(3)商业分析
商业分析是针对经营数据、行业变化等总结规律对业务开展提供指导,因此核心依然是分析总结、汇报能力。
商业分析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数据提取和处理,但更多是对商业模式的认识。
(4)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更多倾向于对数据的提取处理和展示,可以理解成商业分析的“上游”,是产生数据的过程。
数据分析会更加侧重代码能力,倾向于计算机、统计等专业同学,但是商科生依然很有机会嗷。
(5)产品
产品其实是不限制专业的,更倾向于垂直实习。
产品需要对产品有足够的认识,通过用户调研、数据分析来改善产品设计。
并且偶尔作为项目经理的角色协调开发和运营来统筹产品迭代。
因此,希望成为一个出色产品经理的商科生可以多尝试产品!
(6)运营
运营同样不限制专业,更倾向于垂直实习。
运营的工作更加接地气,是业务的前线,需要跟用户、供应商等多种利益相关者直接打交道。
相对而言,运营门槛最低,大家都可以多试试嗷。
#2 金融和互联网行业对比
不少金融小伙伴逃向互联网啦。
确实,金融最近太差了,实在不能再差了。金融从业人员不断出清,而互联网向来是招聘大户。
但是其实职业发展的角度,互联网可能是另一个坑。
(1)互联网周期更短
我们已经发现任何成熟的行业都存在周期,即高峰和低谷。
但互联网的周期在3-5年,而金融周期在10年左右
那么如果我们现在进入互联网,可能要在未来的5年受到周期的影响,5年后互联网重回谷底。我们又该去哪呢?
但金融入行之后就更加稳定,周期更长。在10年周期我们基本能够完成职场原始积累,给自己留有更多余地。
(2)金融是成长性职业
金融非常依赖认知或资源,这两个都是需要时间积累的。
因此金融入行门槛高,但一旦入行就比较稳定。
在职业成长中不断积累认知和资源,进而在一定时间收获稳定收益。
互联网的岗位更加流水线化,可能上手有难度。但一旦上手后,工作基本就是重复性劳动,没有成长性而言。
这就带来了35岁危机,如果随着工龄增长没有晋升管理层。
那么业务更加喜欢小朋友而非老朋友,对老员工裁员成为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3)互联网更加注重标准化,金融极度依赖于人
在金融行业,人力资源是核心资源。
但在互联网行业,人力资源不应该成为核心资源。
这就让互联网这家公司必须将所有岗位给流水线化,抹除离开人就停止运行的状态。
这就带来了岗位的螺丝钉化,只有成为管理岗才能逃离这种现状。
但互联网本身业务就非常不稳定,且人员体系庞大,成为管理谈何容易?
金融虽然成为管理也不是很轻松,但是它业务的开展就是极度依赖于人。
因此更加尊重人才,尊重人的力量。
#3 为什么选择转战互联网
本科至今已经做了六段金融头部机构实习,涵盖RS/IB/FA/PE/VC/FOF。
可以说对金融领域非常熟悉,确实给不少学弟学妹提供了实习指导,因此有人看到我下一段实习转战互联网大厂后觉得非常惊讶
那这篇文章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我转战互联网!
(1)分散实习是当下不错的策略
现在就业市场非常不明朗,供过于求,这导致all-in一个赛道并不是一个明智的策略。
尤其是我喜欢的一级市场领域,行业不景气已经是共识,23年all-in一级的学长学姐能够“善终”的真的是少数,大部分还是去了国央企、体制内或互联网。
因此,大家必须要有分散投资分散实习的意识。
把路走宽是当下对于我而言的第一位(前提是我之前实习沉淀足够),这段互联网实习的有益补充能够提高我后续进入互联网或实体的胜率。
后续的时间我可能会依然沉在金融中,毕竟我还是非常喜欢一级投资的,但也不排除这次互联网之旅让我感受不错,找到新的方向。
(2)金融实习积累足够,边际收益低
由于本科至今已经做了6段头部金融实习,且在实习过程中深度参与项目,基本对金融技巧和工作内容非常熟悉,继续做金融实习对于能力上和title上边际收益递减。
更何况过往商科的“打怪-升级”路径已经破灭,那继续刷金融机构title确实边际收益很低。
大家一定要培养一个意识,就是要明白刷实习的意义在哪?
刷实习只是为了过简历关!但核心在于面试能力!面试能力的锻炼是综合能力的体现。
目前看来我的简历强度基本能让我过简历关,所以我希望从更多元的实习体验中提升我的综合素质。
(3)成长是一个不断探索的旅程
从我的经历来看,我一直是不断探索追求多元的人,从商科金融实习到自媒体到带领团队创业,我既是金融实习生,也是连续创业者,更是一个不断追索的人。
现在我有一个新的互联网大厂的身份,建立了真正的对金融、互联网、创业的认识,这会成为一个我独一无二的标签。
而三个方向能力和认知的锻炼更会塑造别样的我,因此,我会愿意多多尝试,找到真正的我的道路。
#4 如何从金融实习转换互联网实习
作为0互联网实习小白的商科金融人,如何从金融实习转战互联网实习?
(1)多做认识,形成框架认知
互联网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所以单纯说要转战互联网毫无意义。
首先要对互联网建立系统认知,包括互联网大中小厂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征(百度、字节、美团各自有什么特点?)包括互联网有哪些岗位划分,职责是什么,商科生适合去哪里?(产品运营战略商分等)
要善于利用公开信息,同时,非常建议做过互联网实习的同学交流,尤其是互联网垂直实习的朋友,他们知道更加具体的一手信息。路要走得更加明确一点!
(2)利用好自身资源network
结合自身背景和特点瞄准适合的互联网具体岗位,开启海投策略。如战略战投具有更强的金融属性,商分数分不同厂不同,但对SQL代码和数据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产品更偏重逻辑和业务侧等等
海投结束后及时寻求内推机会,我是在偶然看到JD内推的机会,就主动去投递,没想到流程推得特别快!
(这是我投的第一个互联网实习,没想到直接拿下)
因为内推的岗位大概率非常缺人!
(3)过往实习经历提供背书
获得面试机会后,仔细看岗位需求(一般互联网实习的岗位需求写得很细)
结合自身过往背景和岗位需求,分析可能考核的点,想想面试官为什么会给你面试机会!
同时,结合岗位要求去补特定的互联网知识,包括代码能力、行业sense等。
以我在的用户增长岗位为例,我特地学习包括用户增长策略的总体概览以及不同公司用户增长策略分析。虽然不能说面试问题全部回答上来,但总体不会太拉跨。
(4)真诚面试准备
面试其实是一场双向的沟通。所以面试的时候不用过于紧张,只要真实的表达自己就好。
最后水到渠成,0互联网实习成功拿下互联网大厂offer。
#5 金融和互联网简历对比
金融下分很多岗位,包括权益、投行、固收、量化等,互联网下分很多岗位,包括商分、产品、战略、运营等。
对于不同岗位,简历都应做相应修改,因为他们所要的能力并不相同。以金融投资和互联网业务角度而言,聊聊金融转互联网的简历修改。
金融和互联网工作内容都是分析,但他们分析的视角并不同。
金融分析是由果到因的,即你知道这家公司股价变动、投资判断,进一步去分析原因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现象。
总的而言,是不断的归因,学会去解释,进而去强化自身观点。
而互联网分析是由因至果的,你不知道这个业务行为的影响,但你要通过逻辑分析等方式推演它的结果,进一步形成业务判断,包括AB实验等。
因此,金融和互联网,乃至和整体业务体系的根本逻辑是不同的。
这使得我们应该在展示自身分析、逻辑能力的基础上,更加强调自己的“业务逻辑和流程”,即你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做这件事,这件事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如果是讲述自己研究的标的公司,同样要从公司主体的视角出发,而不是从第三方视角出发阐释。
我们更加注重的是怎么做,怎么落地,而非单纯的分析。
除此之外,互联网实习需要具体能力要求,就需要在简历中加以补充展示。
如数据分析商业分析需要SQL、Python能力,引入相关课程体现;
市场需要活动策划、组织能力,引入学生工作、社会工作体现;
产品需要原型图、需求分析,则可以讲述自己的创业项目(可以不是APP创业),怎么从用户需求出发设计产品;
战略需要从公司视角出发分析竞争对手,指导业务发展等,则需要展现出自己对相关行业足够的认识以及逻辑分析能力。
因此,对于金融转互联网的同学,一定要重新写简历!
从互联网岗位需求出发,把自己的经历重新组织组装,把自己成为一个更加匹配的“产品”卖给互联网公司。
#6 金融转互联网面试准备
聊到这个话题,不得不提互联网是个很大的命题,下面包括但不限于战投、战略、商分、数分、产品等。
抛开岗位谈面试准备都是耍流氓!!
因此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从岗位出发,一般互联网方向实习招聘需求写得都比较详细,一定要认真看岗位需求,观察岗位核心能力要求。
进一步发现自己的匹配点和补充点。
关于匹配点,如果你能进入面试。
那么你身上一定有面试官或者岗位适配点,需要通过回顾自己的简历找到自己的适配点,这些经历的面试提问一定要回答的上来,如果回答不好就证明经历虚假或者能力不匹配。
适配经历包括行业研究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技术理解能力等。
关于补充点,一般难以做到完美适配。你就需要在准备期间学习相关知识,商科的快速学习就运用上了。
同时,你要对岗位有比较深的认识,虽然你现在不具备相关能力。但你大概知道未来是做什么的,并且自己有意愿和能力学习。
我就在面试准备期间快速学习了用户增长策略相关内容,同时补充了对主流内容平台的认识。在面试的时候说得上话。
互联网面试官其实不会很care你的金融实习经历,因为基本在互联网工作中基本用不到。但他们会更加注重你的思维逻辑、分析框架和对岗位的理解。
因此基本不用准备过多关于金融实习的知识,而是侧重于对岗位、对思维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