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是犯罪学中的一个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环境中的不良现象被放任存在,将会诱使人们争相效仿,甚至变本加厉。以一幢拥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作为例子,如果这些破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更多的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这些破坏者甚至会闯入该建筑内,如果该建筑无人居住,也许破坏者就会在这里定居或者纵火。
20世纪80年代的纽约以脏乱差文明,尤其是纽约地铁,被看作是“可以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场所”。纽约市交通警察局长受到“破窗效应”的启发,针对纽约地铁犯罪率的飙升,布拉顿从最小的地方着手,改善地铁的清洁环境,全力打击逃票。结果发现,每七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每二十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携带凶器。结果,从抓逃票开始,地铁站的犯罪率竟然下降,治安大幅好转。从最开始的车箱变干净了,到站台跟着也变干净了,站台干净了,阶梯也随之整洁了,随后街道也干净了,然后旁边的街道也干净了,后来整个社区干净了,最后整个纽约变了样,变整洁漂亮了。
其实破窗效应所描述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随处可见:桌上的财物、敞开的大门,可能使本无贪念的人心生贪念;环境脏乱不堪,就时常可以看见随地吐痰、便溺等不文明的行为。
破窗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我们必须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破玻璃的窗户,以避免所有的玻璃都被打破。对于个人而言,我们应该尽可能的保证自己做人做事的时候有比较好的习惯和标准。
比如你今天发懒,吃完饭不想洗碗,然后你发现,你不想拖地,不想整理房间,最后整个家里都搞得乱七八糟的。这件事最开始的破窗就是一个不好的习惯,如果我们能时刻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的生活有可能就不会陷入这种破窗效应带来的恶性循环。
对于企业管理而言,韩非子说过,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有智慧的领导者,首先应该去领导一个环境,然后去领导人,好的环境里若是彼此间充满了学习与鼓励、体谅与互动、团结与努力,那么人们就会在正向能量的环境作用下,受到感染、受到启迪,发挥出超值的贡献。
对于社会制度而言,一个制度如果出现纰漏,而没有去弥补,将会带来更多的效仿者,从而导致整个制度的崩溃。破窗效应告诉我们,任何制度都是脆弱的,没有完美和一成不变的制度,人的潜意识是无序的,当制度遭到破坏的时候,人们会倾向于违背制度,而领导者的责任就是要善于发现制度的漏洞,并及时更正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