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等价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名词解释

2024年6月5日15:48:25190

李嘉图等价定理

试想以下的场景:政府要进行一个大型基建项目,比如建设跨海大桥或者修建高铁,项目总成本为100亿元,摆在政府面前有两个募资选项:

(1)直接向民众征税,假设国家共有1000万人,那么每人需额外交税1000元,高昂的赋税可能让人民选择减少消费,这不利于经济增长;

(2)更聪明的政府可能会选择先以公债的形势借款100亿元用于建设,当然这些借债最终也需要以税收的形式来归还,但是可以是一个较长的还款期限,比如20年,那么每人每年只需额外交税50元,小幅度的持续加税对消费的影响可能是微小的。

那么(2)的做法是否比(1)更加明智呢?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弄清楚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征税和借款在逻辑上是相同的,因为理性的公民会提前为未来逐步增加的税收负担做准备,他们会逐步减少消费、增加存款,因此上述例子中无论是用(1)还是(2)方法,影响都是等价的,即(2)并不比(1)聪明。

然而,实践经历告诉我们李嘉图等价定理在经济生活中通常并不成立,经济学家们给出了许多定理失败的理由,其中最著名的两条是:第一,李嘉图等价定理的重要假设是“理性”,但是现实中怎么可能每个人都如此理性?第二,另一个重要假设是政府对所有公民平均征税,但现实中我们看到低收入的人所交的税要低于高收入的,而不同财富水平的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是不同的,富人在增加纳税后不太可能减少消费,而穷人则更可能增加存款。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38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