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推动历史

2024年6月7日09:37:59196

最近在读涂子沛老师的《数据之巅》,大受震撼。

有两个例子给我提供了极大的启发。

一是从书中得知,原来美国分配政治权力最早是依赖于人口普查,而众议院与参议院以及对应的美国两党最初的形成,都与当时人口以及人口构成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在书中提到的三大统计学的重要命题,也让人深受启发。

三大重要命题是:

一,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统计什么,不统计什么,其实是个政治问题。

二,要统计一件东西,必须要有清晰的边界。

三,如何提高数据的真实性。

这三大命题,其实是也是如今大数据的核心问题,不解决好这三大问题,大数据要发挥真正的作用,几无可能。

而美国各州,特别是各州的众议院的席位是由其人口总数来决定的,而因为人口所对应的席位会有尾差,而这个尾差决定着席位还是会有一个和没有的差别,这个小差别看似小,但是在投票时就多一票或少一票往往是决定性的。所以各州针对此分别纷纷在争取有利于自己的方案,不过,最终发现每一个方案都无法做到完美,还分割除数上出现了悖论。

以上这是第一个例子。

第二个例子是美国姑娘推动了美国普查办公室成为常设机构的趣事。普查办公室所做的工作因为一般是十年一查,所以普查办公室只是一个临时机构,当时的每届主任都想把临时的普查办公室升级为联邦政府的一个常设机构,而民间统计团体也长期在国会游说。不过这还是被历届国会拒绝,总统不支持的理由也很明确,普查工作每10年一次,而公务员队伍应该尽量精简。

不过此件事情的转机却出现在一位本是外行的普查办公室主任,其名为梅里亚姆,其实梅里亚姆只做一件事情,就最终把事件搞定了。当时普查工作已经全面采用了霍尔瑞斯发明的自动打孔机,这个打孔工作几乎成为女性的专利。梅里亚姆因此雇用了几千名卡片打孔员,全是年轻的姑娘。这些年青姑娘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在联邦政府办公大楼里穿梭。梅里亚姆在国会和政府频繁组织联谊活动,这些年轻姑娘很多最终嫁给了国会或政府的议员、公务员。这些议员、公务员当然想让这些已经成为妻子的打孔员留下来,普查办公室要成为常设机构才有留下的可能,于是这些议员几乎一致地开始同意普查办公室成为常设机构。最终当时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也因为普查办公室能提供及时的棉花统计数据,而点头同意将普查办公室设为常设机构。故而书中将此段故事概括为“姑娘与棉花推动历史”(哈哈)。不过,姑娘的工作正是打孔工作的需要,而打孔其实就是在统计数据,而罗斯福总统正是看到普查办公室可以及时提供棉花各项数据,才最终签署了将普查办公室转为常设机构的命令。因此,这背后其实还是数据本身在推动着历史,特别是美国历史。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38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