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股如何寻找并分析?

2022年5月27日22:01:06429

《如何寻找成长股》——寻找优秀成长股的15个要点

要点二:为了进一步提高总体销售水平,发现新的产品增长点,管理层是不是决心开发新产品或新工艺?

能依赖单一一个商品或服务就能成长数十年的公司少之又少。即使是同一个大的品类,其实往往也需要公司不断根据用户需求不断研发新产品来拓展利润。比如某豆浆机,到现在其实都不用加水提前泡就能搞豆浆了。如果其产品功能不更新而其他对手一直在进步的话,恐怕企业早已经没了。某空调企业也积累了庞大的小家电品类,创造了不少利润,受到单一品类消费量波动的影响也更低。

一般来说,拓展品类不要跨界太多。比如做榨菜的那家后面就做了萝卜干,两种其实都算是餐桌上的开胃菜。在类似的品类中扩展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利用原来的渠道等优势。《怎样寻找成长股》中提到:如果一个公司的研究能围绕每一个事业部,如很多数目从自己的树干长出树枝,成果比从事很多不想管的新产品要好很多,能跨界成长的公司其实少之又少。因为不同的行业里面都有各自的门道。

笔者印象中,A股里很多公司如果依靠并购搞了一大堆新业务的,其后往往臃肿不堪,几年后往往就商誉爆雷,就算不爆雷的,很多净资产收益率都很低,越收购越低,显示用来收购的钱创造利润的能力还不如原来的主业。

遗憾的是很多投资者看到这样的收购就觉得很牛,原因有很多,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在大牛市里经常有公司借着并购把股价大炒一波,给股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其实,资本市场更喜欢的是那些能踏踏实实依靠某个业务做大做强,不断积累竞争优势,雪球越滚越大,内生增长动力强劲的公司,而事实上很多大牛股都是这样的公司。

要点三:和公司的规模相比,这家公司的研究发展努力有多大效果?

这一节很有意思,我们经常喜欢用研发费用率来看一家公司是否有潜力,而且的确在很多行业中,尤其是医药行业,研发费用率高的公司往往成长性比研发费用率低的公司要好。但是,《怎样寻找成长股》书里面提到各公司对研发费用的统计做法差别很大,有些干脆把某些工程费用列为研究开发支出。

费雪认为,优秀的企业在研究产出比方面的优势明显,也就是说有些公司依靠研发能产生良好的收益,但有些公司却不行。因为研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需要一个团队,有正确的目标,良好的合作,甚至还要和销售人员进行良好的协调,这些都不容易。

如果在研发、设计的过程中已经不符合市场需求,那么这笔钱花的效果往往不好。此外,费雪提到高级管理人和研发人员的协调也很重要。如果高级管理人对研发不重视,半途而废,或者态度经常变化,都是不利的影响。

笔者之前看某个公司,做指纹识别芯片的,每年的研发费用率非常高,但业绩一直很差,恐怕原因有一部分在于其研发的方向有问题,就拿指纹识别芯片看,当时其实也就只为了公司贡献了1年的业绩高速增长。

这会不会意味着其花大力气研发出来的产品其实并没有多高壁垒?研发方向上面出了问题?医药行业也一样,同样是10%的研发费用率,但研究不同领域的药物最后的差异也很大。至于物联网的两家模组公司,也走了不同的路,一家是定制化的模组,一家是通用模组,不同的方向造就了不同的产品,不同的毛利率,最终恐怕在若干年后也会早就不同的企业命运。如果有慧眼识别到底哪个方向对的投资者,无疑就比其他投资者更有优势。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5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