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家中专职业院校的一位学生姜萍出了名,其出名原因是她参加了阿里全球数学竞赛,居然在初赛拿了12名。妥妥的屌丝逆袭的剧本,其本身就是一部爽剧的剧情。试想,一位在名不见经传的小中专读书的学生,居然能在高手如云的数学竞赛中力压一众好手,着实令人惊叹!
不过由此而产生的诸多议论却让人啼笑皆非,有人说,姜萍的成功意味着我们的高考选拔制度出了问题,这样的评论显然是不恰当的。要知道,这个比赛前百名中,绝大多数还是来自于名校的学生,这不是恰恰说明这个选拔制度的成功吗?因为,明显姜萍只不过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而已。姜萍的突围背后其实也并不是什么屌丝逆袭,而是其本来就有数学天赋,再加上也有好老师指导。
而由此不少网友编出了诸多学校的段子,比如因为姜萍提到其心仪的大学是浙江大学,于是就浙江大学招生办就出来说话,目前没有考虑特招姜萍的做法;而网上又传出了香港中文大学要破格录取姜萍的说法,事后被证明是一个乌龙。这个两相对比,有些人又发议论认为国内的高校不灵活,这么好的天才都不能继续深造,只能埋没于中专学校之中,实在是浪费人才。
而另一众网友又开始为姜萍前途担心,纷纷去找相关文件,给姜萍指明道路(一笑)。其实,每个时代都需要人才,而不同的阶段人才的稀缺性程度却不大相同。比如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的大学生真的是堪称天之骄子;现如今,学历贬值,一个大学生就业都成了大问题。而大学生要从未来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的是全方面素质的比拼,抓住机会利用机会,通晓人性利用人性更是关键。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有天赋如果能有发挥天赋的机会,人才被埋没的可能性小。不过数学竞赛本身也还只是一个选拔,其离成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姜萍如何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数学天赋,未来成为数学专家,甚至成为数学大家,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想当年,数学天才华罗庚若不是被熊庆来慧眼识珠,华的天才恐怕也就埋没了。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次竞赛一战成名的机会,姜萍的数学天赋大概率也会被埋没;而姜的天赋不被埋没,还得感谢其在数学方面的指导老师王闰秋。
姜萍同学的爆火说明如今这个时代人们对于有天赋的人才被埋没的担忧;姜同学的出圈也确实是因为一个小中专的学生居然打败一众顶尖学校的高手,让人有一种读爽文的快感,因为就是虚构剧情的编剧也不敢这么编,而这居然在现实当中真实发生了,大家看看热闹也就合情合理了。不过,还是衷心希望姜萍不要受到困扰,专心准备决赛,继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