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债券?
债券是发行者为筹集资金而发行,在约定时间支付一定比例的利息,并在到期时偿还本金的一种有价证券。投资者购买债券,相当于把自己的资金借出去给有资金需求的机构。
根据发行主体不同,可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
1. 政府债券
政府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券,主要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和政府担保债券等。其中,国债由国家财政信誉作背书,具有最高的信用度。
2.金融债券
由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金融机构一般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监督力度也较强,信用度较高。
3.公司债券
发行主体为国有企业或上市公司,其信用保障是发债公司的资产质量、经营状况、盈利水平和持续盈利能力等,风险相对较高但利息也高。
债券与利率的关系:
虽然债券面值是固定的,但是债券价格会受到市场供求关系、利率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利率的变动与债券价格的变动呈反向关系,即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下降,债市走熊;利率下降债券价格上升,债市走牛。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举个例子:一个10年期债券,价格是100元,以100元买入,可以获得每年3%的利息。结果市场利率上升到5%,那么这个债券以3%的收益率,就没有了吸引力,持有者会卖出,债券的市场价格通常会下降。
债券有哪些特性呢?
偿还性:规定有偿还期限,发行人必须按债券约定条件,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
流通性:债券一般都可以在流通市场上自由转让。当债券持有人急需资金时,可以在交易市场随时卖出。
安全性:与股票相比,债券通常规定有固定的利率。与企业绩效没有直接联系,收益比较稳定。在企业破产时,债券持有者享有优先于股票持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索取权。
收益性:投资于债券,投资者一是可以获得稳定的利息收入;二是可以利用债券价格的变动,买卖债券赚取差额。
比如98元买入一张面值100元的债券,你持有一段时间后,以102元卖出债券,那么4元价差收益就是资本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