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线相较于短线,就没有那么多玩法了,还是可以简单分为抄底(低吸)代表的左侧交易模式和追涨代表的右侧交易模式,之前短线里提到的的分时走势,还有短期K线型态,在中长线里就不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把握“趋势”,趋势可以是眼下K线的某种形态特征,也可以是投机者对于标的的未来心理预期。
“唉不对啊,在之前的操作手法简介里,不是说不推荐长线操作吗?”的确,时间周期变长了,长线操作有太多不确定因素,但是考虑到很多朋友包括学生自己都有偏好长线操作的经历,所以本篇笔记把中长线放一起讲了,毕竟都是讲究个趋势操作,耐心看完,或许会有所收获。
先来讲讲抄底。
抄底(低吸)
在下跌趋势中逐步抄底,将手里的筹码分散在不同价格区间,本金数目还有个人风险偏好,会决定抄底的频率还有单次抄底的分量。
举个例子,对于一些人来说跌20%就是可承受的最大亏损幅度了,那他可能会把筹码集中在下跌20%的区间里。那还有人承受风险能力更强,能够接受40%的下跌幅度,那他可能会把筹码分散在下跌40%的区间里。
当然如果一个人手里的筹码充足,那他的抄底频率、抄底分量还有风险承受能力可能也会其他人高。要是巴菲特来了,全给你买了,当然这只是个玩笑,抄底的前提条件必然是要认可这个投资标的,要有投机逻辑,否则只是因为跌了,便宜了就买,那只能算接盘侠。
外面很多基金公司都会推这种手法,但是会稍微改改换个名字比如叫“智能定投”,大致就是定期买入,多跌多买,少跌少买,反正一定是要买的,即使是下跌趋势,靠着不断买入摊低单份成本,然后坐等上涨,这种定投方式比较理想的情况就是走出个“微笑曲线”。
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看起来挂机就能挣钱了。可是挣钱真有这么简单吗,基金公司各种吹嘘定投,就是在利用我们的贪念还有痴念——不愿意深入了解投机逻辑,就想找个一本万利的方法躺着挣钱,实际上,无论客户是否盈利,证券公司都可以收取固定比例的管理费,在之前的券商板块笔记里提到过,这就是他们的固定盈收手段。
我们定投挣不挣钱是未知的,但是基金公司是肯定挣的,他们才是躺赢的,尤其是在熊多牛少的市场,很可能一个单边下跌趋势就会把所有筹码全部耗光然后被套住,甚至不断突破历史新低,陷入被动的长线回本周期。
等个几年终于挣钱了,发现收益还不如余额宝,还要承受巨大的本金损失风险。
但是这个抄底思路在特定场景还是可以用的,比如已经被深套了,直接割肉大出血,确实说不过去,那在还有筹码的时候可以采用低吸的方式,补仓摊低成本,但是也要讲究技巧,可以在长线低吸里加入一点短线操作思路,后面计划单独写篇笔记聊聊。
追涨
中长线的追涨并不是指看到上涨就无脑买,还是要合理把握介入时机,比如在K线级别的上升趋势中实行的‘低吸策略’。具体来说,就是在股票处于上升通道时,当其回调至关键均线附近时买入,这种操作被许多人误解为追高,他们认为股价已上涨不少,此时买入似乎是高位接盘。
但实际上,这种理解比较片面。投资上升趋势中的股票,在中长线投资中具有较高的确定性,因为这个上升趋势的形成,背后有大资金的积极运作和推动,形成了一定的趋势,而大资金的研究能力和信息优势显然超过普通投资者。
相比之下,下跌趋势中的买入行为更像是接手大资金抛出的筹码,其胜算明显较低。因此,在上升趋势中,利用关键均线作为参考点进行低吸,是一种有效的择时策略,有助于避免在短期内买到高点。
总结
到此,短中长线的操作都聊了几个典型了,大伙儿可能还有自己的一套玩法,也可能是好几套,学生之前喜欢啥都跟风玩一遍,从中长线的网格套利,到短线追涨,老想着精准抄底逃顶,复刻老师们的擒牛追龙,最后画虎不成反类犬,每次换一种玩法,就是再吃一个亏。
说到底精准抄底逃顶其实就是痴人说梦,即使运气好真抄对了,由于认知不到位,没有自己的投机逻辑,稍微涨上去,就拿不住出手了,要不就是抄底失败继续跌,还不舍得割,一套就是一年半载了。
学生以前的交易日常就是买完票之后就各种地方求仙,到处去找手里这支票的股评,心里老想着"明天不会跌吧,还能涨吗?。本质上这种行为就是在寻求心理安慰,因为缺乏认知的随意选票以及没有逻辑的操作,支撑不了自己的心理预期。人会因此越来越浮躁,随之就是更多失了智的操作,输钱也是迟早的事。
无论是什么操作方法,首先还得看是否契合自己,有些玩法是一定不碰的,要习惯在自己熟悉的模式里总结提升,否则永远都会陷在卖飞了和割晚了的懊悔里,一错再错,最终输钱又输人。
"这市场还能追涨?我大抵是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