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期利率会持续下行?有什么影响?

2024年10月10日11:18:49145

2024年以来,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下20年来新低,3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是降至2.5%以下。

为什么长期利率会持续下行?有什么影响?

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来源:华尔街见闻)

这一现象背后的宏观经济逻辑是什么?

它又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经济生活?

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宏观驱动因素

国债收益率是金融市场的重要指标,它的下降通常意味着市场对未来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预期发生了变化。让我们看看几个关键因素:

1.资本回报率的下降: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导致投资者对长期投资的预期回报降低。资本回报率的降低通常会导致长期国债收益率下行。

2.全球资金流向变化:全球低风险偏好资金的增加,尤其是来自海外的外汇储备和主权基金,它们倾向于购买中国债券,从而推高了国债价格,降低了收益率(对于固收类资产,未来现金流不变,资产现价越高,收益率越低)。

3.通胀预期的回落:市场普遍预期未来通胀将降低,政府可能会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届时市场流动性增加就会导致利率下降,因此投资者减少了对未来利率上升的担忧。

4.金融监管的约束:金融监管的加强,如巴塞尔协议III,增加了对高流动性和低风险资产的需求,从而影响了长期国债收益率(原理同第1点,需求增加使国债价格上升进而利率下降)。

我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下行的深层原因

长期国债利率的下降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投资回报率、风险偏好、通胀预期和金融监管等。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的降低并非唯一原因,风险偏好的降低和通胀预期的减缓也在推动利率下行。

1.投资回报率与国债收益率的关联: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呈现同向变动关系。简单点说,经济下行,投资收益欠佳,投资者纷纷把钱投往国债,最终国债价格上升,利率就会随之下降。

2.超额储蓄的增加:疫情后,我国超额储蓄显著增加,风险资产回报率下降,导致低风险偏好资金供给上升。

3.风险偏好的下降:房地产市场和权益市场的调整,导致风险偏好下降,资金更倾向于流向安全资产。

4.通胀预期的稳定:通胀水平的下行和波动率的降低,使得市场预期向低通胀收敛,减少了持有国债的利率风险。

5.金融监管的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后,银行监管委员会推出了《巴塞尔协议III》,加强了对金融机构在资本要求和流动性方面的约束。

长期利率下行的影响

国债收益率的下降对投资者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意味着债券价格的上涨,对于债券投资者是利好消息。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导致投资者寻求更高回报的资产,从而转向股市或其他风险资产。

1.债券价格上升:长期利率下降会导致现有债券的价格上升,对债券投资者来说是利好消息。

2.借贷成本降低:企业和政府的借贷成本降低,可能会刺激投资和经济增长。

3.股市波动:长期利率下降可能会影响股市,因为固定收益投资的吸引力相对增加,可能会吸引资金从股市转向债市。

4.储蓄和投资模式变化:低利率环境下,储蓄的回报减少,可能会促使个人和企业寻求更高回报的投资渠道。

5.养老金和保险公司的挑战:长期低利率对依赖固定收益投资的养老金和保险公司构成挑战,因为他们可能难以实现预期的投资回报。

6.财政政策空间:低利率环境为政府提供了更大的财政政策空间,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来资助公共项目和刺激经济。

7.全球资本流动:长期利率的下降可能会影响全球资本流动,因为投资者寻求更高收益可能会将资金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市场。

8.潜在的金融稳定风险:长期低利率可能会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和过度借贷,增加金融系统的脆弱性。

结语

投资回报率的降低、风险偏好的变化、通胀预期的减缓,以及金融监管政策的加强等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影响利率走向的复杂网络。

长期利率的下行,虽然为借贷成本的降低和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持,但同时也给投资者、金融机构乃至整个经济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者需要更加审慎地评估风险与回报,寻找适应低利率环境下的投资策略。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40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