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见的融资方式有哪些?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钱,缺钱的时候就有融资的需求。常见的融资方式有两种:
债权融资:比如银行贷款、债券发行。一般情况下,债权人不参与企业经营,不影响企业的控制权,企业能按既定的方向发展,但需要承担利息费用,按期偿还债务,过多的债务可能导致企业负债率过高。
股权融资:就是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的方式筹集资金。简单说就是向投资人出让部分股权,以换取资金,而投资人会获得的股票或股权,代表其对企业拥有的所有权和收益权。
举个简单的例子,小A开了家面包店,生意红火,她一直想扩张多开几个门店,于是她拿出20%的股份出让给投资人,以融得100万元开第二间门店。若第一年盈利50万元,那么她就得分给投资人10万元。
作为初创新兴的中小企业,往往是最缺资金的。对于银行来说,大部分新兴企业都是轻资产,它们既没有抵押物又没什么资质,一般情况下,很难拿到贷款。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股权融资,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从而获得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帮助企业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
2.如何从天使轮迈向IPO?
企业在实现IPO上市之前,随着自身的发展,通常会经历多个股权融资轮次。
天使轮作为股权融资的初始阶段,通常只有雏形产品或服务,还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这个阶段的融资额度一般介于50万到1500万人民币之间,因为这时候没有过往经营业绩、利润指标等信息,很难给企业估值,所以多数天使投资都是在投“人”,投团队。
A轮一般是首次正式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融资环节,投资者已不再是个人天使投资人,而主要是风投机构(VC),其对项目的投资回报预期较高,且更关注项目的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以及各种KPI指标等。这个阶段,融资额度一般在1500万到1.5亿元人民币之间。
有些企业在A轮之前或者B轮之前会再发起一次融资,比如Pre-A、A+轮等。这种情况多数是因为业务或产品尚未到达一定里程碑,或者此前融到的资金不足以推动达到下个里程碑,所以企业会想在下一轮次之前,再缓冲一下时间和资金的压力,扩大产品规模,打通商业模式,为公司后续融资奠定基础。近两年来进行分拆式融资的企业,多处于医药健康、半导体等科技领域,这些领域的共性都是产品研发周期长、投入资金量大。
通过A轮融资的企业证明了其商业模式的可行性,那么B轮融资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速企业的成长,扩大市场份额,并进一步完善产品或服务。这一阶段的资金通常用于市场扩张、产品开发、团队建设以及优化运营效率。
据相关报道,从A轮到B轮,会淘汰约60%的企业,进入C轮的企业,通常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拥有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可供参照的经营、财务数据也越来越多,企业开始为后续的公开上市做准备。
一般来说,企业完成C轮融资后,商业模式成熟、业务稳定可持续,企业会直接选择上市。但是,如果市场竞争仍然剧烈,需要持续烧钱,融资也会延伸到D轮、E轮、F轮。C轮之后的资金多数是来自私募股权投资机构(PE),他们投资于企业上市之前,通过IPO华丽退出,获得可观的收益,尤其是在股票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较高的情况下,一般可达投资金额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3.资本青睐什么样的行业?
资本往往青睐成长性高、运营效率高、利润率高,且技术日新月异、市场潜力大的行业。比如医美行业,作为一个新兴且快速发展的领域,正逐渐成为资本的宠儿。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日益增强,医美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报告显示,2024年服务型消费修复,预计中国医美市场增速可达10%左右;受医美渗透率不断提升和多元化品质医美需求驱动,中国医美市场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仍可保持10%至15%的快速增长。在这个行业中,获得融资的多是上游企业,涉及原料、医疗器械、以及产品的研发制备等,其中光电医美领域在近一两年广受资本市场的关注。
总结:股权融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在快速发展的医美行业中,资本的青睐为企业的成长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表明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和支持,愿意持续投入资金以促进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