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的缺点是什么?

2025年8月13日09:48:5915

指数基金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最近我拜读了由罗宾·威格斯沃思著,银行螺丝钉翻译的《万亿指数》,主要讲述了指数投资从理论创造,到上世纪70年代第一只指数基金推出,再到市场销售遇冷,到逐渐被大众接受,最终到现在规模不断膨胀成为巨无霸,重塑资本市场和整个金融业的过程。

想要了解指数基金,这是一本必看的书。不过,我今天想聊的不是指数基金的历史,而是想聊一个绝大多数人没聊过甚至没注意过的问题,指数基金有哪些负面的影响?

指数基金的好处我想很多人都不陌生:费率低、持仓透明、分散配置、人为因素影响少、认知成本低等等,也正是因为有这些优势,指数基金在美国仅诞生50年的情况下,已经大杀四方,成为美国最大的投资品类,目前还在不断蚕食对冲基金(即主动管理型基金)的市场份额。

然而,指数基金只有优势没有缺点吗?当然不是,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这个问题。

1、经常被忽视的指数提供商

特斯拉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这只股票过去十年翻了近30倍,即使放在美股也绝对是妥妥的超级大牛股了。但是世界上最大的指数提供商之一标准普尔道琼斯指数公司,一直没有把特斯拉纳入公司旗下的旗舰指数标普500指数。理由只有一个:公司必须持续盈利才可以被纳入。而这个要求,特斯拉一直都不满足。

但到了 2020 年夏天,特斯拉连续4个季度盈利,其终于符合了要求,因而有可能被纳入指数。仅仅是这种可能性,就继续推动着特斯拉的股价往上涨。到了11月底,标准普尔道琼斯指数公司的基准官员委员会终于正式宣布,将特斯拉纳入指数。于是这个消息引发了一阵交易热潮,推动特斯拉股价飙升,市值升至4000亿美元以上。到了12月21日,标普500指数正式实施纳入操作的时候,股价已经相比消息刚宣布时又火箭般地上涨了70%,使特斯拉的市值超过6500亿美元。

为何标普500的调仓能突然使特斯拉的市值一下子就增加数千亿美元呢?答案很简单:指数基金。

采用被动指数投资策略、老老实实追踪指数的数万亿美元,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根据公司在指数中的权重占比来买入对应的股票,无论特斯拉的股价是多少,或其业务是否有吸引力。

这意味着,特斯拉市值从二三百亿到6500亿,标普500完美错过了,而特斯拉股价明显有泡沫时,指数当了接盘侠。

那么,现在特斯拉如何呢?还不错,市值1.11万亿,较当初纳入时涨了70%

这还不算是一个结果比较差的案例,只是想借此提醒大家:指数提供商一直被认为是单调乏味的公共事业类公司,然而,现在他们已经演变成可以对市场施加影响的一股力量。这主要归功于指数基金的增长,因为投资指数基金,本质上就是把投资决策权交给了创建指数的人。

指数提供商现在实际掌控的资金量是非常巨大的。如今公开存在的、可以计数的指数基金和ETF,有超过26万亿美元是直接与指数挂钩的,什么概念呢?A股5000多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加起来,也才85万亿人民币左右,折合成美元大概不到12万亿美元。

特斯拉的例子向人们证明,把一家公司的股票或债券纳入主流指数,可以改变公司的命运。

这一点对交易量较低的小盘股来说,影响尤为惊人。2019年,摩根士丹利宣布旗下一个主流指数正考虑纳入一家小型企业某大理石开采公司,导致其股价暴涨3800%。然而随后,在市场参与者就可投资性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和反馈后,摩根士丹利改了主意,导致该公司股价重挫。

另一个案例,也进一步凸显出指数的影响力。2020年,标准普尔道琼斯指数公司的一名员工,因内幕交易而被起诉。他提前获得消息,得知哪些公司将被纳入指数,于是在纳入操作之前,提前买入这些公司,净赚了大约90万美元。

2、编制规则的bug

如果你觉得上面都是指数规模太大产生的问题,我们国内指数基金还在发展初期,暂时不会出现这类问题的话,指数编制规则的bug,则是各个市场指数都可能存在的问题。

2020年1月,在ETF机制的作用下,坦格尔直销中心和总部在艾奥瓦州的杂志出版商梅雷迪思公司的股价,坐了个过山车。

这两家公司长期以来都在苦苦挣扎,2018--2019年股价大幅下跌。不过,它们仍然坚持向股东发放红利。于是,道富银行规模为200亿美元的红利ETF开始大量买入它们的股票。大多数 ETF 追踪的指数都是根据市值来加权的,而这只红利ETF追踪的指数是“标普高收益红利贵族指数”。这个指数,是根据股息率来加权的。简单来说就是,股息相对于股价越高,股息率越高(A股的红利指数等也是类似的逻辑)。

当坦格尔和梅雷迪思的股价暴跌,而它们保持红利发放时,这意味着,其他投资者都在抛售它们,而道富银行的红利ETF却在持续买入它们,逐渐地,这两家公司就接近ETF的持股上限了。在 ETF 中,有规定持有单只股票的比例不能超过4%。从指数的比例上看,这个占比并不大,但从单个公司的角度来看,随着股价下跌公司市值不断缩小,ETF已经持有公司的大部分股权了。并且,一些其他红利指数基金也在抢购它们的股票。到2020年1月中旬,指数基金已经拥有超过50%的坦格尔股份,以及接近40%的梅雷迪思股份,其中红利ETF这一只就拥有近20%。

问题是,标普高收益红利贵族指数的选股规则,规定成分股的市值在不考虑股息的情况下,至少要在15亿美元以上,而坦格尔和梅雷迪思的市值最终还是跌破了这个门槛。这意味着,当一众标普道琼斯指数1月24日将这两家公司从指数中剔除时,ETF 就得抛售它们的股票。考虑到ETF持有的股份数量,以及严重缩水的公司市值,结果很可能非常糟糕。

幸亏,后来很多基金公司通过把股票借给想要做空的投资者,让做空的投资者必须买入股票归还基金公司头寸,进而导致这俩公司股价大涨让指数基金逃过一劫,但类似的事情,以后必然还会发生。

3、懒惰、不作为的大股东?

现在因为指数基金的规模过于庞大,导致指数基金成为了很多美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虽然这个问题在中国还没有那么明显,但确实有不少上市公司,指数基金持股比例已经达到了对企业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地步。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是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这么多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投票,你怎么投?

美国绝大多数投资公司,都会把围绕着公司治理相关的艰难而乏味枯燥的工作,外包给少数几家咨询公司,人们称之为“投票顾问”。说白了,基金公司大都不愿意介入自己所持有的几百家甚至几千家公司的日常琐碎事项处理当中,这些事做起来很麻烦。也因此,很多人认为,指数基金是懒惰、不作为的大股东,助长了企业的懒散、浪费等不良风气,甚至会削弱所持有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

其实,指数基金随着规模越来越大,其弊端还有不少,不过好在国内的指数基金规模还没有大到美国的那种程度,很多弊端没有显现出来。不过,我想表达的是,我们应该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指数诚然有这些弊端,指数基金投资本身,是否需要去改变呢?我的答案是不用。

没有任何一项投资,是完美无缺的,我非常喜欢一句话:完美是卓越的敌人。指数基金虽然有这些弊端,但是,其费率低、持仓透明、分散配置、人为因素影响少、认知成本低等优势,依然在长期能发挥重要价值。

刚刚我们说的大多都是美国的指数的问题,那么我们看看美国的指数表现如何呢?就拿美国费率最低的标普500指数VOO为例,过去十年涨幅236%,年化收益率12.9%,所以,这些弊端都是瑕不掩瑜的,无需过于担心。

我想表达的,就是很多投资者听不了别人说自己持仓或者投资逻辑的任何坏话,经常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一种是,谁说自己持仓的坏话,立马拉黑,让自己永远待在信息茧房中;另一种是,当别人一说坏话,自己就极度不自信,怀疑是不是自己投资决策做错了,需不需要尽快进行调整。其实,这两种思维方式我们都要杜绝,在投资决策前尽量客观、理性地评估,做出审慎决策当然是必要的,但我们永远有投资的盲点,兼听则明。然而,当一些负面信息出现时,我们也不用恐慌,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多看看客观数据,回归到理性分析,能让我们的决策更从容。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41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