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学习“面值退市”
1、什么是面值退市
楼下老王最近总躲着股友聊天,去年他看某只股票跌到 0.8 元,觉得 “便宜到地板价,抄底稳赚”,拿养老钱买了 5 万股,结果这只股连续 20 天股价低于 1 元,被交易所公告退市。
现在股票停盘,账户里的 4 万块变成 “纸面数字”,想卖都卖不掉,老王悔得拍大腿:“早知道‘1 元以下’是雷区,打死也不碰!”
老王踩的这个坑,就是 A 股里的 “面值退市”。
它不像业绩亏损退市那样 “遮遮掩掩”,而是亮着 “红灯” 提醒:这只股票快 “过期” 了,再碰就亏大了。
先把 “面值退市” 的底说透:核心是 “股价跌破股票面值,触发退市规则”。
咱们 A 股大多股票的 “面值” 是 1 元,就像商品包装上的 “基础定价”,要是某只股票连续 20 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 1 元,交易所就会启动退市程序,让这只股票退出主板市场。
这就像超市里的牛奶,保质期标着 “7 天”,要是过了期还没卖出去,就得下架销毁,不能再摆上货架。
股票跌破面值,就像牛奶过期,说明它 “没人要、没价值”,再留在市场里只会坑更多人。
2、举个栗子
最典型的面值退市案例,要数 2018 年的中弘股份。
这只股票曾是 “房地产明星股”,后来因为债务危机、项目烂尾,业绩一落千丈,股价从最高 10 元一路跌到 1 元以下。当时不少像老王这样的投资者觉得 “0.8 元抄底,涨回 1 元就能赚 25%”,结果股价越跌越狠,连续 20 天低于 1 元,成了 A 股首只因面值退市的房地产股。
退市后,中弘股份转到 “老三板” 交易,股价跌到 0.2 元,老王手里的 5 万股,从 4 万变成 1 万,养老钱亏了一大半。这就像买了快过期的面包,以为能便宜吃,结果吃坏肚子还得花钱看病。
面值附近的股票,看着便宜,实际全是 “暗雷”。
为啥股票会走到 “面值退市” 这步?大多是 “公司自身烂透了”。
要么是连续多年亏损,比如某只家电股,年年靠卖资产 “保壳”,最后实在没资产可卖,营收连 1 亿都不到,投资者没人敢买,股价自然跌穿 1 元。
要么是爆雷不断,比如财务造假、高管跑路,像某只医药股,被查出虚增利润 10 亿,消息一出股价连续跌停,直接跌破面值。
这些公司就像 “扶不起的阿斗”,经营没起色,信任度又崩塌,股价跌穿面值只是时间问题,谁抄底谁就是 “接盘侠”。
但很多人会陷入 “低价 = 便宜” 的误区,觉得 “1 元以下的股票,就算跌也跌不到哪去”。
去年有个读者小李,看到某只股票跌到 0.9 元,抱着 “买 1 万股才 9000 块,就算亏也亏不多” 的心态进场,结果这只股连跌 15 天,跌破 0.5 元,最后退市。
小李说:“以前觉得‘低价股风险小’,现在才知道,低价股就像快倒塌的危房,再便宜也不能住,住进去就可能被砸。”
巴菲特早说过 “不要以不合理的价格购买糟糕的公司”,面值附近的股票,大多是 “糟糕的公司”,再低的价格也不是 “便宜”,是 “陷阱”。
面值退市不是 “市场无情”,反而是 “保护投资者的过滤网”。
以前有些垃圾公司靠 “卖壳”“重组” 反复炒作,就算业绩差,也能在股市里 “苟延残喘”,坑了不少追高的散户;现在有了面值退市规则,这些公司没人接盘,股价一跌就退市,相当于把 “坏苹果” 从果篮里挑出去,剩下的 “好苹果”(优质公司)才能被更多人关注。
3、怎么避开面值退市
不碰 “1 元以下股”,不贪 “低价抄底”。看到股价连续多日低于 1 元的股票,不管别人怎么吹 “会反弹”,都别进场。
要是手里的股票跌到 1.5 元以下,就得警惕,一旦出现业绩亏损、爆雷等情况,赶紧止损。
还有个小技巧:看公司 “有没有造血能力”。
要是某只股票股价在 1 元附近徘徊,但公司连续盈利、营收稳定,可能是暂时被市场低估;但要是公司连续亏损、负债高企,则就算股价偶尔回到 1 元以上,也早晚会跌下来。
就像一棵大树,要是根还在(有造血能力),就算叶子黄了还能活下去;要是根烂了(没造血能力),叶子再绿也撑不了多久。
说到底,面值退市是股市的 “退市红灯”,亮起来就是提醒:这只股票不能再碰了。对咱们成年人来说,投资不是 “赌大小”,是 “选好货”—— 别被 “低价” 迷惑,多看看公司的业绩、负债、口碑,避开那些 “快过期” 的股票,才能保住自己的养老钱、买菜钱。
毕竟,投资的第一原则是 “不亏钱”,要是连本金都保不住,再高的收益也只是 “镜中花”。
[面值退市]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