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理论是指什么

2024年6月12日10:12:51213

Z理论是西方行为科学中有别于X理论和Y理论的管理理论。日裔美国人大内于1981年在其著作《Z理论一美国企业界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中提出。

大内选择了日、美两国的一些典型企业(这些企业在本国及对方国家中都设有子公司或工厂)进行研究,发现日本企业的生产率普遍高于美国企业,而美国在日本设置的企业,如果按照美国方式管理,其效率便差。根据这一现象,大内提出了美国的企业应结合本国的特点,向日本企业的管理方式学习,形成自己的一种管理方式。

因而,他把这种管理方式归结为Z型管理方式。并对这种方式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称为“Z理论”。该书在出版后立即得到了广泛重视,成为80年代初研究管理问题的名著之一(《Z理论》一书与《成功之路》、《日本的管理艺术》、《公司文化》一起被称为美国管理“四重奏”,其中《日本的管理艺术》作者之一帕期卡尔曾与大内一起研究日本的管理)。

Z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1)企业对职工采取长期雇佣政策;

(2)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管理;

(3)实行个人负责制,进行创造性管理;

(4)管理者应全面关心职工,建立融洽的关系;

(5)对职工进行全面知识和技术培训;

(6)对职工给予长期全面的考核和评价,采取稳步提升制度;

(7)正规的检测手段和不正规的控制机制等。由此得以在企业中建立信任的人际关系,取得管理者与职工在目标和利益上的一致。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38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