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利用可转债的强赎规则进行套利。
介绍套利方法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可转债的三大条款:
下修条款:当公司股票在任意连续三十个交易日中至少有十五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当期转股价的80%~90%(具体比例由公司在发行约定)时,公司有权下调转股价。
回售条款:在可转债的最后两个计息年度,如果公司股票在任意连续三十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当期转股价的70%时,可转债持有者有权以特定的回售价把手中的可转债回售给公司。
强赎条款:如果公司股票在任意连续三十个交易日中至少有十五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不低于当期转股价的130%(极少数可转债不是130%)时,公司有权按特定的赎回价提前赎回未转股的可转债。
这三大条款都是有利于投资者的:
下修条款允许公司下调转股价,而转股价下调意味着转股价值上升(转股价值=(100/转股价)×正股价),可转债的价值也随之上升。
回售条款是对于投资者的下跌保护机制,当股价持续低迷时,投资者可以通过回售减少损失。而且回售条款的存在也会促使公司采取措施提升股价或下调转股价,以避免触发回售条款。
而强赎条款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强赎套利法的基础。乍看之下,强赎条款对公司有利、对投资者不利(赎回价通常远低于当前的可转债价格,略高于100元)。
但事实上,正是因为有强赎条款的存在,给予了公司把正股价拉抬至转股价的1.3倍以上的动力(且会维持至少15个交易日),而可转债的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到130元以上,留给投资者套利的机会。
为什么正股价涨到转股价的1.3倍以上,可转债价格也会随之涨到130元以上?
因为此时若可转债价格低于130元,由于转股价值大于130元,转股溢价率就会小于0。这时候把可转债转换成股票同样可以套利,人们就会争相买入可转债从而推高其价格。
所以在转股期,转股溢价率一般都会大于0。
那为何公司要这样干?目的就是为了不用归还可转债的本金。
当强赎条款被满足时,公司就可以发布强赎公告。此时可转债价格在130元以上,而赎回价只略高于100元,因此对于可转债持有者而言,要么选择卖掉可转债,要么就把可转债转换成股票。
最终,绝大部分的可转债都会被转换成股票,而转股后的可转债就“消失”了,公司就无需归还本金。虽然股票数量变多会稀释原股东的权益,但却可以为公司省下不少钱。
按照我的统计,如今已退市的可转债中,有大约80%的可转债都是强赎退市,而非到期还本。在四年前我刚接触到强赎套利法时,这一比例甚至高达90%。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可转债都会被用上强赎条款。
强赎套利法的操作方法也非常简单:低价买入可转债(最好低于100元,最高不能超过130元),耐心持有,直到可转债价格被拉到130元以上卖出可转债。
那么如何挑选合适的可转债?
第一,该可转债必须处于转股期内,否则公司不会使用强赎条款,也就不会去拉抬股价。不过,若可转债价格非常低,即使未到转股期,也可以考虑提前买入,但要做好持有更长时间的心理准备。
第二,不买正股有退市风险(即正股名称前有“ST”字样)的可转债。如果正股退市了,可转债也会随之退市,此时就很难卖出手中的可转债。
第三,选择偿债能力弱、偿债压力大的公司的可转债,这些公司使用强赎条款的意愿更强。选择这类可转债需要有一定的财务报表分析技能,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中进行介绍。
第四,价格越低、转股溢价率越低的可转债越优,我通常只考虑价格低于110元,转股溢价率低于30%的可转债,这些可转债的潜在升值空间更大。
其实,强赎套利法的另一种操作方法,就是以低于转股价的1.3倍的价格,直接购买发行了可转债的公司股票。
但这样做风险很高,因为我们无法确定公司一定会使用强赎条款从而拉抬股价,而且股票价格的波动幅度通常大于可转债,直接买股票很可能会导致亏损。
在此推荐一个了解可转债信息的网站——集思录,网址如下:
https://www.jisilu.cn/data/cbnew/#cb
再展示一下网页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