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线资金是怎样流入的?

2022年5月12日21:19:33377

资金管理是很多投资者所忽略的问题,其实,大资产的资金却又非常重视资金管理。实际上,一个好的资金管理策略有时候可以帮助。那么,长线资金是怎样流入的?下面我们一来了解下。

笔者喜欢研究机构的操作,除了平时给大家分享的机构调研哪些行业、重仓哪些板块、对哪些个股进行加仓或者减仓之外,笔者还研究机构的投资手法。今年三月,某上市险企在它的业绩发布会上分享了它的长期价值投资方法——“2022年,公司仍将继续践行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坚决避免信用下沉。我们将采用哑铃型的投资策略。哑铃的一头将继续加大风险较低,具有免税优势的超长期地方政府债,奠定稳定的收益基础;中间端会提高准入门槛,严防信用沉降,特别是非标债权;哑铃的另一头,继续配置稳健性权益资产,增厚收益,弥补低风险资产带来的收益缺口”。

笔者认真查了各大保险机构的公开信息,发现面对超过20万亿元保险资金余额的投向问题,保险机构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哑铃型”投资策略,一手抓牢债券配置,另一手则加大权益类投资。

什么是“哑铃型”投资策略呢?哑铃策略即放弃腰部(平均表现)资产,配置“两端”资产,

就是说,低波动、低风险、回报稳定的品种(货币基金、可转债、国债等),另外一端是高波动、高风险、存在超预期回报可能性的品种,放弃中间的品种。

同时,有了哑铃的另一头做参照,根据两类资产的比例进行调整,这样有妙用。

比如,当股票上涨幅度较大,权益资产与固收资产的比例大大超过了当时设想的话,可以适当减少股票型的资产,增配固守型品种。

如权益市场出现大幅下跌,权益类资产的市值大幅缩水,占比大大低于设想的话,可以适当减配固守型品种,增配股票型资产。

以某大型寿险机构为例,在2022年一季度A股发生较大的调整前,这家机构早在2021年底前就用“哑铃型”策略主动降低了权益类资产的仓位,避开了A股最近一波调整。它是怎么做到的呢?由于2020年至2021年A股市场的走好,该机构所持有的权益类资产价值在“哑铃型”组合中的配置比例持续提升,同时债券价值的配置比例则相对地持续下降,由此触发了降低权益、提升债券的配置再平衡条件。于是,截至2021年底,该机构权益类资产的股票和基金配置比例由2020年底的11.31%调低至2021年底的8.75%,而同时债券配置比例由2020年底的41.95%提升至48.2%。这样做,一方面大幅降低了2022年一季度A股这波20%-30%的回调对投资组合的伤害,另一方面在A股这波调整之后有充足的现金择机重新调高对A股的配置比例。该机构在相对低位配置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自然提升,一旦未来A股发生估值修复则受益。

从这个例子可见,“哑铃型”策略是一种攻守兼备、动态平衡的仓位调节方法。一方面,对高波动品种和低波动品种同时进行配置,可以降低组合的波动风险,同时,通过在高波动品种和低波动品种之间周而复始的切换,又能避免追涨杀跌,客观上起到了高位卖出,低位增持的效果。

上面这家保险机构这样说,背后是A股2022年一季度调整后对保险机构的吸引力显著提升。近日,银保监会表示,将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优势,引导保险机构将更多资金配置于权益类资产。另一家保险机构的副总裁也表示,权益市场中长期配置价值已经凸显,未来会在风险可承受范围内,权益投资围绕战略资产配置中枢,在估值相对低位主动提升配置比例,积极开展再平衡操作。

市场短期波动不会改变我国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大趋势,对于优秀的上市公司而言,回调只会使其在估值、市净率和股息率等方面更具吸引力,吸引配置型、长线资金加速流入。因此,笔者认为,不必过度悲观和过度反应,要用长远的目光去平衡地看待当前市场情况……

以上就是长线资金的其中一种流入A股的方式。想进一步了解“哑铃型”策略的使用?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探讨。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4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