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刺激经济和风险控制

2022年5月30日09:56:16444

最近晚上做梦,都能梦到关于投资的事情,真的是日思夜想,哈哈。

刺激消费

2020年以来,我作为在沪工作的外地人,没有享受过一分钱的消费补贴,消费券都没有见过一毛。有人说消费补贴都发给上海的户籍人口了,没有给外地人。我只能呵呵,外地人就不拉动消费了吗?

反倒是,我觉得年轻人是消费的主力军,而在沪的年轻人中大部分都是外地人吧。据说上海上世纪80年代是计划生育做得最好的城市,我没有见过不是独生子女的上海年轻人。

这几年我们听过很多地方发钱,美国发钱,香港发钱,澳门也发钱,就是内地不发钱,害怕老百姓不劳而获吗?

我个人认为,刺激消费,发消费券远远不如发钱,因为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最优选择,需要存钱的存钱,需要还债的还债,需要上学的上学,发消费券太局限了。

发消费券最根本的还是补贴了有钱消费的群体,或者说正好需要消费的群体,而消费能力不足的普通老百姓又被牺牲了。注意,这是加大贫富差距的一个点儿。

我们搞了这么多年的市场经济,我觉得某些人对于市场经济的理解太肤浅了,我只能这么说。

刺激经济

每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央行降低利率或者投放流动性刺激经济,基本上都是投资端宽松,PPI迅速走高;而消费端需要看到经济增速恢复之后,CPI才会慢慢地起来。

请注意我前面说的,每次经济下行都是央行投放流动性,投资端的流动性非常充沛,而消费端则相对偏弱。

而每一次央行投放流动性之后,都会带来两个结果,第一个是通货膨胀,第二个是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通货膨胀大家都能理解,那么为什么总是贫富差距加大呢?

首先,消费券或者消费补贴,没有发钱好,就是因为每个人情况不同,消费券只是定向补贴了那些有消费能力的人,他们还不一定算穷人。这一点儿很明显但却并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每次释放流动性之后,都会通货膨胀。注意通胀的结果是所有人的钱都贬值了,大家都受损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经济学家早就分析过。

央行释放流动性的时候,总有第一个人先拿到这个钱的,也总有人最后一个拿到这个钱的。那么问题来了,第一个拿到钱的人还没有发生通货膨胀,所以那个钱很值钱,但最后拿到钱的那个人,所有的物价都涨过一遍了,才轮到他的工资上涨一点儿。

结论就是,任何一轮通胀的过程,先拿到钱的人先受益,后拿到钱的人最吃亏。问题又来了?谁会最先拿到钱呢?根据过去的经验,刺激经济当然是靠投资靠企业,所以先拿到钱的一定是产业资本,而不是普通的打工者。

所以,每一轮释放流动性,产业资本最受益,而打工者最受伤害。当然,打工者之间还有先后顺序,就是一线城市好于二三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好于末线城市,末线城市好于农村地区。

当我们辛辛苦苦的把打工攒下来的闲钱投入股市的时候,就是从打工端走向了产业资本端,自然也是受益的。但是炒短线的钱不算产业资本,因为股票市场涨涨跌跌,你不清楚股市是哪一天把这个钱给你,很有可能股市在给你钱的时候,你空仓,你不在场。

风险控制

我接触股市已经13年了,经历了一轮大牛市,一轮结构性牛市,和三轮大熊市,对于股市的风险已经了然于胸,但是还没有找到好的风险控制的方法,最近我忽然想到,用一个详细而完备的资产负债表来控制风险可能不错。

熟悉的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做了个简易的资产负债表,已经坚持10年了;最近我忽然有顿悟,如果把这个资产负债表做精做细,有可能是控制风险的好工具。

为什么我会有这个感觉呢?因为我觉得财务的三张表,尤其是资产负债表,它是一个盘点工具。我觉得定期盘点自己的资产,盘点自己的负债,盘点自己的投资体系和风险控制状况,是一个好的工作习惯。

定期、整体上审视自己的资产负债状况,审视自己的风险控制状况是一个战略性行为,级别高于股票交易的战术性行为。

所以,我觉得这件事情可以好好的琢磨琢磨,如果做的好,说不定这件事就成了。如果真的弄懂了价值投资,又找到了合适的风险控制工具,那么离成功的投资者又前进了一步。

很多年前,我就期望着有一天能够像做生意一样,经营自己的资产和财务,我觉得应该把资产负债表这个工具用好。希望大家也一样可以重视起来。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5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