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人存钱都很难

2022年6月18日21:27:52405

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人存钱都很难?

大部分观点集中在消费主义和人的欲望这方面,这个解释也没什么问题,存不到钱是因为花的太多,但是除了这个方向,我认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存不到钱,是因为钱本身并不是财富,而只有真正的财富才能实现有效积攒。我的观点来自于对影视作品中描述的历史的思考。

在影视作品里,我有两个印象深刻的关于存钱,关于攒遗产,关于由穷变富的。

一个是《闯关东》,一个是《1942》

闯关东里李幼斌在金矿上做矿工,通过夹带,攒了一些金粒子,然后逃出去之后全部买成田地,通过努力耕种,最终积攒了不少财富。

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关键因素。

第一,攒金粒子是第一桶金,第一桶金很重要。

第二,购置田地,通过克服天灾人祸,努力耕种,扩大财富。

这里可以得到几个结论

1/ 金粒子并不能让人一劳永逸,因为金粒子不能产生现金流,只能坐吃山空。

2/ 钱(金粒子)必须换成可以产生现金流的资产,田地。田地可以耕种,耕种就可以每年产生现金流。

3/ 种田也有大年小年,碰到灾年,可能颗粒无收,所以要未雨绸缪,只要田地在,就有希望。

4/ 一切财富的载体都是人,李幼斌有三个儿子,一个当兵,一个做生意,一个接触新世界,新知识。世界是残酷的,很多人以为钱是最重要的,但到了一定年纪,有了一定阅历才知道只有钱没有人会被吃绝户。

5/ 个人的力量面对历史的车轮毫无抵抗能力。

最近看到一个文章,说40年前某人花1000元买了一份保险,承诺退休后每个月可以领到40元钱。1000元在40年前是一笔挺大的钱,那时候月工资就是40元。这个例子中的人有了第一桶金,购买了养老保险产品,以为退休后每个月可以领取40元就高枕无忧了,但没想到现在40元只能买一斤牛肉了。

所以第一桶金固然重要,但是第一桶金是钱,然而钱并不是等价于财富。

现在的人存钱难,有一个因素绝对是因为知道存钱“没用”,但不知道该存什么。

在张国立的《1942》中,张国立演一个地主,在大灾年里,被流民吃了大户也成了难民。在逃难的路上,张对他的车夫说:你跟着我,我知道怎么成为地主,过几年我就会重新做地主。

张国立的这几句话,虽然没有明示,但是很可能就是我想说的意思。存钱难是因为人们不知道该存什么财富,张国立饰演的角色就是窥见了这个秘密,所以他会对车夫打包票说过几年他就又是地主。

我把上面的几个结论总结起来就是,第一桶金(金粒子),购买财富(田地),控制风险(度过灾年),人是财富载体(没有人,钱会变成灾难)。

现在的人,之所以存钱难,问题出在购买财富这一步骤,现金,房子,股票,黄金,这些财富形式,似乎都存在一些问题。现金贬值,房子泡沫,股票风险大,黄金没有现金流。

社会上不乏挣到第一桶金的人,但似乎大部分人都对如何实现财富增值感到迷茫,从历史的视角看,这种状态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因为历史上的朝代更迭,背后的动因就是部分人找到了增值秘诀,实现了不断增长,成为食利阶层,食利阶层越来越大,社会就不堪重负了。

不怕你慢,就怕你没找到你的田地,然后东一锤子西一棒子。只要有了正确的认知,有了方向,就不会觉得存钱很难了。

最后。很多股民都纠结于收益率,想不断地优化,纠结于银行,消费,医药,还是新能源,其实相对于优化来说,更重要的难得不是可以不断的积累这个属性吗,比如沪深300,比如一些可以永续经营的企业。与其每天思考哪个会涨,哪天最低,不如多思考积攒田地。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6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