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行评审部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3年4月25日22:17:19253

上午和学长(某国有大行附属子公司评审部负责人)聊天,略有小感。

第一:要找到问题症结

任何时候,发现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可现实来看,问题确实很容易发现的。可以从资产质量(主要考不良率、逾期率指标)、客群基础(核心客户数量)、业务集中度、业绩趋势(资产规模增速、利润增速)等维度入手,找到当前发展的症结所在。如学长刚去分行时,面临不良率较高的历史包袱。

第二:挖掘症结背后的原因

是外部市场因素(如区域经济结构、区域产业政策、同业竞争态势),还是内部因素(如风险偏好、绩效考核、风险管理能力),导致的问题症结。如学长发现,分行经营团队倾向做高收益好营销的客群,对优质央国企营销明显缺乏,导致客群基础较弱;同时分行内部风险管理能力、客户经理调查能力存在不足,最终造成不良包袱。

第三:针对性制定解决方案

对下策略。解决方案需要借助一线基层人员进行落地。

结合内部外形势,找到可以推广的经营策略,供一线人员推广。尤其立足本行实际,赋能一线人员,将一线人员作为获取优质客群的触角,快速形成竞争优势。

为何要形成可复制的打法?一是切莫过高期待单纯依靠经营团队个人能力,包括客户营销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出发点在于,以国有大行经营团队基层人员(不包括支行管理层和经营团队负责人)的待遇水平,很难大面积招聘到营销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均十分优秀的人员。

如学长借助总行评审部力量,对所有央企及大型国企进行名单制管理。由经营团队对纳入名单制的风险可控客户,分好任务,逐一攻克山头,确保本行与之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一方面,名单制确保经营团队有的放矢,聚焦目标。另一方面,借助总行的低成本优势,可以更好发挥竞争优势,在当地快速建立规模优势。通过上述操作,降低子公司不良率,实现规模与利润在资产质量可控条件下的快速扩张。

第四:贯彻总行导向

对上策略。保证总行经营目标完成,贯彻总行经营导向。这也是作为银行中层力量,最核心的竞争力。

如第三部分,对下不应过度期望,除了营销能力、风险识别能力,还有对总行理念导向的理解能力。评审部负责人要做好衔接,利用信投会上会讨论时,一个个项目的筛选,逐步把总行风险偏好传导下去。

对上负责保障资产规模增速、不良率指标管控、经营利润增速的合理实现,踩准业务节奏。不能发展太慢,否则经营业绩无法完成。

重点是防止发展太快:

一是发展太快很容易造成业绩冲动,客群质量容易遭受冲击。在稳扎稳打过程中,才能做好客户挑选,对于差客户才有底气拦在外面——业绩能正常完成,没必要冒险。

二是发展太快,过早透支业务机会,造成未来经营业绩压力。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优化策略。如之前只做央国企就能完成业绩指标,现在因为集中度管控要求,大额客户无法继续垒加,这时可以适度下沉,如一二级子公司,控制子公司。注意控制节奏,客户沉陷也带来信用风险的下沉,因此每次下沉要充分讨论下沉策略,确保风险管控有效,然后交由一线人员(经营团队与评审人员)执行。同时一线人员负责单笔业务的筛选,按照正常审批逻辑处理即可,但一定要在前期策略的框架内执行。

补充几点:

一是上述策略难以被股份行简单复制。客观而言,前期单位采取的策略,业务相对偏离主线,现在才是回归主赛道罢了。之前分析,负债成本决定一家银行的资产收益率要求,负债成本低导致资产收益率要求低,资产收益率要求低就能有更多可供本行挑选的客群。最后,本行只需筛选优质客群即可,然后依靠低负债成本维持利差水平,实现最终盈利。

二是目前国内银行业的经营业绩指标压力较大。当前经济增速已经有所放缓,但银行业依旧保持快速的资产规模扩张速度。2021年末,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344.76万亿元,较2019年末的290万亿元,规模扩张18.88%,超过同期GDP增速(15.94%)。今年上半年银行业资产规模367.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65%,超过同期GDP增速(2.5%)。

因此,很多股份行面临最大问题不是控制节奏,挑选客户,而是较高的负债成本推动较高的资产收益率要求,进而降低客群筛选的空间(优质客户营销不进去,营销进去算下来亏本,经营团队也就丧失经营动力),还要面临较高的绩效考核压力。客观而言,已属于螺蛳壳里做道场。

生活总是太难。银行人,太难。资产荒大背景下,更是难上加难。

正因如此,风险管理部门更应该多理解一线的不易,和经营团队打好配合,形成本行的竞争优势,去迎接市场的挑战。同时牢记,守住风险底线。

即便如何,学长的思考和做事方式,依旧值得从管理学角度借鉴学习。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25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