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违约前在干什么?

2023年4月25日22:15:53234

先抛出个问题,企业陷入流动性紧张的时候,会选择怎么做呢?

普通人的思维,肯定是开源节流。一方面,努力扩大企业营收,积极回笼资金,做到开源;另一方面,努力精简开支,压缩成本,做到节流。

逻辑是对的,但现实是如何的呢?

不妨看看现实案例。那是五年多以前,朋友在做客户经理,周末加班就顺带一起去企业收资料。之前就听说,这家企业资金链可能断了:企业经营酒店、贸易、建筑业务,这些业务提供流水和营收,但盈利却实打实地靠房地产。外地政府招商引资,低价给地,老板就压进全部身家。只是项目商业占比太大,又在五线小县城,去化速度很慢,砸手里了。

从财报的角度来说,就是有资产没有现金流。

面子、底子都有了,就是没法过日子!!

可是银行的贷款到期了,只能拿钱去还款,不可能拿房子还款。

值得玩味的地方就在这里。

第一次自救尝试:企业想着降价销售,快速回笼资金。可是之前买了房子的人,集体维权闹事,要求要么原价或提价销售,要么把降价的价差退给自己。企业不能还没收到钱,就拿出部分资金去退给之前的购房者。再说了,房价一旦下跌,以后更不好卖了。最后,索性原价销售,硬撑着,但资金回笼也大受影响,难以根本解决问题。

第二次自救尝试:企业内部人员,尤其是财务人员,对现金流情况比较熟悉的人,包括部分中层,纷纷选择离职。没办法,大家都有房贷,上有老下有小,不可能选择和企业共存亡。这时候指责离职的人,也是毫无意义的,只能说这都是个人选择,无关对错。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老板选择给继续留下来的员工大幅加工资!是的,你没看错,加工资!因为老板知道,这么大一摊子,需要员工负责维持,多发点工资,大家才愿意留下来,才愿意和企业共存。可惜的是,病来如山倒,最后企业还是没有挺过难关,以破产告终。

还有一家大型房企,已经倒下了的。2016年,同学的朋友在里面做融资经理,刚好有人想做他们授信,让我引荐。拨通电话,想着朋友那家银行成本有点高,会不会价格碰不上,就问企业内部对价格有啥要求。结果对方热情地说“价格好谈,先说说你们能给多少额度?”直接把我问蒙了。聊完以后,想着这家企业已经如此资金饥渴,只能说明资金链紧张——只有救命的钱才不问价格。尤其是了解到,该企业本片区子公司违规融资很普遍,在项目资本金未到位情况下,以贸易公司为壳,以房地产项目土地抵押进行融资,资金实际用于房地产项目建设,融资利率给到11%/年甚至更高,这种行为与头部房企地位根本不匹配,或者说缺乏合理性,再次验证企业资金链紧张问题,否则何必违规高息融资。高息融资、违规融资,也是企业现金流紧张的外在表现。后来三道红线政策收紧背景下,企业真的撑不下去了。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25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