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医疗行业的带量采购已经进入第六年,有些公司已经逐渐地走出来了,有些公司还在努力地憋大招,比如今天分享的大博医疗。
财务指标恶化
2021年之前,大博医疗的毛利率高达85%;2018年之前,大博医疗的净利润率高达50%(堪比茅台);如此之高的毛利率和净利润率是引起我关注大博医疗的主要原因。
但是,时过境迁,带量采购的范围逐渐扩大到高值医疗耗材之后,由于骨科耗材类产品降价幅度较大,大博医疗的毛利率回落至76%,净利润率至今仍在寻底过程之中。
随着毛利率的下降和净利润率的坍塌,总资产周转率也从2021年的0.66回落至2022年的0.39,由于公司财务保守,负债率没有大幅波动;以上因素带动净资产收益率从之前30%左右回落至个位数,至今尚未企稳。
面对种种困难,大博医疗迎难而上。
加速创新憋大招
随着创伤类高值耗材和脊柱类高值耗材的带量采购逐渐落地,大博医疗也开启了加速创新的步伐。下图是我整理的大博的研发投入数据。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博医疗在2021年之前,研发人员和研发费用的增速基本上维持在20-30%的水平;但是,到了2022年,研发费用和研发人员的增速一下子提升到40-50%的水平,很明显公司在加速创新。
面对同样的带量采购大背景,大博医疗的措施是加速创新研发,而它的竞争对手威高骨科仍在缓慢前行,2022年威高骨科的研发费用仅有1.08亿,同比减少11%;研发人员262人,同比增加2人,这和大博医疗相去甚远。
所以,在过去的文章里,我总是说,假以时日,大博医疗要甩出威高骨科几条街。
创新效果初步显现
大博医疗招股书中提到过,由于骨科耗材涉及生物力学、材料学、医学、机械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技术交叉,培养一位成熟的研发人员至少要5年以上,所以大博医疗的研发布局眼光是长远的,而且研发的效果也初步显现。
第一个信号是,大博医疗新增的二类和三类注册证数量呈现加速增长。2020年大博医疗获批的二类和三类注册证只有19个,2021年大博获批的二类和三类注册证增加到46个,到了2022年,大博获批的二类和三类注册证达到了97个。
越来越丰富的产品,必然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带动大博医疗的业绩恢复高速增长。
第二个信号是,大博医疗的合同负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增长。2020年大博医疗的合同负债是0.54亿,2021年大博的合同负债是0.58亿,2022年大博的合同负债大幅增长至1.37亿,不能不说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因此,有理由相信,大博医疗的未来会更加美好。但需要提醒的是,虽然威高骨科未来不一定是大博的对手,但是迈瑞医疗在骨科耗材领域也有涉足,这可是个强劲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