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鸣谢:本篇文章由多位学长学姐共同完成,特此感谢。
一、debate
debate出现在管院和高金面试考核中,是八人一场,四个同学是正方,四个同学是反方。
①流程:首先,正反双方各自进入到自己的会议室或房间,讨论15分钟左右,确定内容;然后正反方1到3辩分别进行发言陈述,每人一分钟;接着进入12~15分钟的自由辩论环节,在此期间可以自由进行提问和回答;最后是反方和正方四辩的总结陈词,也是各一分钟。
②讨论环节:由于时间只有15分钟,稍微比较紧,建议小组成员把控好时间进度,在前十分钟把己方的观点基本梳理好,剩下的时间再做分配以及补充。
③发言环节:每位同学承担的角色不一样,但核心都是把己方观点比较完整、清晰、精简地表达出来,口语流畅以及分点回答会比较加分。
④发言技巧:作为一辩可以加一些套话,如honorable judges,显得正式点;23辩同学可以跟对方的二三辩适当互动,显得不是在埋头读自己稿子;四辩同学可以适当总结一下自由变环节双方的分歧,然后重新强调己方的观点。
⑤雷区:有一些雷区需要注意,一是讨论环节或自由辩环节保持沉默、持续观察,尽可能还是多发言参与;二是出现频繁的抢麦抢话情况,或者言论过于生硬直接否定别人,显得不太友好;三是发言时低头看稿或明显背稿;四是自由辩紧接着己方队友继续上。
二、case和hybrid
case和hybrid都是小组合作进行讨论问题、再汇报的形式,不同的是hybrid结合了一部分debate的特征,可能会分两队分别汇报,并且成员交替发言。
不同于debate,case和hybrid的核心在于团队合作解决问题,会相对更加关注小组讨论环节内的团队合作能力。
①讨论环节尽量多去做观点输出、框架整理、流程推进的工作,可以显著提升参与度,给面试老师留下积极的印象。
②讨论环节需要注意节奏把控,不要把过多的精力集中在某一个小的细节或者小的分歧上,需要把团队的整体完成度做到ok。
③线下的case和hybrid的可能会涉及画poster(即在一张比较大的白纸上,像画PPT一样,展现出本组的最终观点),建议一是合理分区(如果有2个及以上问题);二是列出bullet point,让思维脉络更加清晰,如果时间充裕可以适当加一些小的论据;三是可以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④线下呈现的仪表仪态加分会更高,适当的眼神互动、表情生动、肢体语言都能让表达更有感染力,无形中提高面试官的印象。
⑤讨论环节尽量理顺本方的所有观点,不要只管自己的部分,这样在QA环节遇到老师提问时能够有比较敏捷的思维,不至于进入知识盲区。
三、伪群面技巧(多对多“单面”)
伪群面主要出现在上海项目(管院、泛海和高金),以管院mif/ddim为例,即是以case/debate+群面的形式构成考核内容。
尽管伪群面整体流程、风格与单面近似,但仍存在一定差异:
①针对所有面试者提出同一问题(例如why this program?why finance?)
需要注意问题回答的差异性,避免千篇一律的回答;如果准备内容与前面试者相近,需尽量快速准备好差异化内容,可以从自身独特经历等角度切入,但总体比较考验临场发挥能力。
②伪群面case等自己决定发言顺序的问题
通常此类问题有一定准备时间,准备时尽量想好多套回答思路,以避免和其他面试者重复;如果自己没有完全准备好,不要争做第一个回答的人,但尽量不要最后一个回答。
③此外,在伪群面中即使面试官在向其他面试者提问,也需要始终保持表情管理,表现出自己有在认真倾听其他面试者回答;也需要注意即便是personal问题,面试官也可能直接点名其他面试者回答是否有不同的思路/答案。
因此,与单面相比,伪群面不确定性因素更大,也需要关注面试者对环境/其他面试者的观察和倾听。
四、论文汇报
论文汇报主要是汇丰夏令营及部分学术项目。就汇丰夏令营而言,需要制作所提交英文论文的答辩PPT并进行英文汇报。
汇丰论文汇报2022年的时长为5min,较之前有所缩短(过往在8-10min),可能是因为2022年线上参营,人数较多,故人均面试时间缩短。可以预期今年回归线下汇报时长会更加充裕。
论文汇报PPT涵盖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论文背景、文献综述、论文创新点、论文指标选取、实证模型、研究结论等,但实证部分的表格展示时可以过得快一些。
因为与具体的数据表格相比,老师们可能会更关注论文所想要讲的“故事”。
毕竟汇报当天老师需要听多人论文汇报,但每个人汇报时长都比较短,因此会比较疲惫。老师也没有耐心一个个表格认真看完,除非是特别感兴趣的领域。
对于同学们,答辩稿写完后需要多加演练,注重英语表达流利度。在时间控制方面,卡住关键时点,最好留下20s作为缓冲。
此外同学们需要准备好相关问题,如背景、政策意义、内生性处理、创新点等。老师的提问更多地会集中于模型和论文背景,但并不深入,对论文熟练就行。
五、结构化面试
对于TOP5项目,结构化提问主要出现在北京项目(北大经院、人大财金、人大苏州);而两财一贸和武开中南厦项目会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结构化面试出现也会较多。
以北大经济学院为例,单面时长20分钟,分为自我介绍+专业课抽题+英语朗读翻译三部分。2021年夏令营专业课2题,2022年夏令营专业课1题,完成以上三部分后进入自由问答环节,面试官可能根据专业课的回答/个人文书提问。
结构化面试存在以下需要注意的观点:
1、结构化提问中,专业课问题有多重要?
由于结构化提问流程固定,面试人缺乏其他展示自身经历/能力的契机,因此专业课问题的回答质量直接影响了整场面试的氛围、面试状态及评分,因此需要着重准备。
2、如何准备专业课?
专业课复习是贯穿保研全程的准备环节。
长期而言,建议使用Mock List的形式进行知识点整理。
首先按照申请专业划分复习优先级,例如对于金融专硕项目而言,公司金融、投资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金融衍生品等金融专业课重要程度最高。其次是计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务会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
其次要在自己的Mock List上列出专业问题,根据学习课程时使用的教材/课件过一遍答案。
短期而言,建议在正式面试前,多找学长学姐Mock,寻找面试状态及答题技巧。
3、如何回答专业课问题?
在结构化提问中,面试人通常能够有几十秒甚至一两分钟的时间进行思考并组织语言。
在看到题目时,快速回想起问题所属的具体理论/模型知识,按照假设-内容-结论-模型缺陷-后续延伸理论的顺序,选取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作答。回答时长2-3分钟。
4、如何临场应对不熟悉的专业课问题?
专业课知识点浩如烟海,面试时难免遇到不熟悉的问题。
在遇到这类问题时,最重要的是沉着应对,先冷静思考问题本身所属的知识体系/课程,在记忆中回忆相关知识点,适当思考后作答。
建议对于不熟悉的问题,应该尽量缩短回答时长;对于熟悉的问题,可以延长回答时间,从而扬长避短。
六、多对一面试(专硕版)
1. 简历面
(1)这是自己唯一可掌握、可预测的一类面试问题,所以要重点准备。
(2)简历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被问到,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如果觉得自己针对简历上的某些细节回答不好,就修改表述or直接删掉。
(3)要学会站在面试官的视角,深挖自己的经历:
首先要能说出来自己做了什么;
梳理每一段经历的参加动机是什么,其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写过的实习或比赛报告、论文的优缺点是什么;
对于科研经历,变量构造与选取、模型选择理由、模型如何构建、内生性处理、异质性分析、结论、创新点等;
对于团队经历,你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在其中的贡献是什么;
对于简历中的特殊名词、细节逻辑等,要能经得住追问;
想象面试官质疑嘲讽你的答案,该如何应对。
2. 职业规划面
(1)是什么:普遍来看大家通常选择咨询/投行/PEVC/FA/二级卖/二级买等金融核心岗位中的一类,此外还要说明具体的路径(eg. 毕业后先做什么,做xx年之后,提升了什么能力or积累了什么资源,再跳槽等等),同时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2)为什么:结合自己的过往经历与思考、能力、兴趣、不同职业方向的区别对比等方面来谈自己和这一职业方向的匹配度,切忌捧一踩一;
(3)怎么做:未来在学业和实践等方面的规划;
(4)根据自己的经历还可以挖一些衍生的个性化问题(eg. 一个人既做过行研又做过量化,可能会被问,行研和量化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最终选择行研or量化作为职业规划?)
3. 行为面
(1)行为面list中的问题有很多,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都准备一遍(耗时费力,且不好记忆),所以要对问题进行“合并同类项”,并准备一些通用的几段小故事灵活运用在行为面中(注意STAR法则的运用);
(2)如果遇到一个行为面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记住主旨:面试官是想通过这个问题让你展现自己相比其他candidates的某方面优秀特质;
4. 专业课
按照成绩单、参考项目面经认真复习整理就好,不再赘述。
5. 时事热点
重点在于分析的框架,尽量多使用专业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6. 整体tips
(1)每个问题都要注意分点作答,可采用“总分总”结构;
(2)注意删掉自己的口头用语,eg.“呃”“啊”“嗯”“这个”“那个”;
(3)可对着镜子练习面试,检查自己是否有小动作、是否面带微笑、状态饱满自信;
(4)除特殊限制外,每个问题回答时长通常在2-3min;
(5)铭记:面试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输出最有价值、最能展现自己优秀的有效信息点。
七、多对一面试(学术版)
1. 自我介绍
此处的基础信息指的就是个人介绍,除了少数几个项目(如复旦管院)外,几乎所有的学术项目第一步是要求同学进行自我介绍:
准备内容:
通常需要准备中英文两个版本的1min、2min、5min(少数项目8min)自我介绍
注意事项:
内容上不宜过于冗长,除了大家都有的亮眼的点,比如得过XX奖学金、参加过XX会议外,可以融入一些简历上没有的特有的经历展示强烈动机,如曾参加XX实践激发了对XX的研究兴趣之类的
比如有多个研究成果的情况下,着重强调自己做的最好的、准备的最好的那一个,学会引导老师加深对这个成果的注意力,之后的问题更可能集中在这个成果上
2. 简历Mock list
CV是学术面试中老师一定会看的材料,是面试官老师对你的第一印象。
(1)Mock list:准备简历面试问题的时候,对每一段经历都要有所梳理。
(2)社会实践梳理:调研主题、选题意义、为什么想到做这个调研、调研对象、调研方法、调研地点、调研时间、数据收集(流程、规范性、最终的描述性统计)、发现的现实问题及相应原因和解决方法思考、研究结果、相关政策/热点/专业问题、有什么衍生的想法(还能做什么研究)
(3)科研项目梳理:项目介绍(简短一点,但要包括重点)、项目研究意义、项目背景、项目研究过程(自己在项目中担任什么角色,进行了什么工作,相关工作细节)、研究结果/得到什么结论、期间是否遇到什么问题、相关政策/热点/专业问题、有什么衍生的想法(还能做什么研究)、项目研究对象的近况(比如项目研究了XX政策,那么这个政策最近的推行成果如何?)
(4)学工/实习经历:除非和研究相关,不然很少被问到,简历篇幅够的话可直接删去,问到一般就是相关政策/热点/专业问题
3. 行为面
行为问题属于学术面试中的点缀,通常不是特别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但如果有一些行为问题答得很出彩,那肯定也是加分项。行为问题经常以英文形式出现,所以需要准备中英文两版。很多问题可以用同一个答案答。
4. 英语考察
英文能力是做学术的基础,除了光华以外的所有学术项目面试都有英文考核(光华部分方向的笔试也涉及英文,只是面试中文)。概括来说考核方式分为一下几种:
魔鬼型:个人介绍、论文问答、专业课知识等几乎都全英面试问答,这种情况就真的很考验个人英语水平,无法短期速成(国发、汇丰直博出现过)
正常型:(1)面试中涉及到1-2个专业英文问题,包括且不限于用让你用英文介绍一下论文(或者与你的论文相关的问题,所以建议准备论文的mock list时英文关键词一定要记忆一下,保证答案能用自己的话英文表达出)、说一下什么是工具变量(把专业课知识和英文考核结合起来了,一般就是简答或名词解释)等(2)中翻英/英翻中:给一段英文/中文文献要求现场翻译/概括,难度一般属于你看过相关领域就很简单,没看过就比较难
简单型:面试中涉及到1-2个行为英文问题,包括未来职业规划、兴趣爱好、优缺点等,一般都准备过,没准备过也能现场答上(编上)
5. 时事热点
时事热点问题在学术面试中通常很少遇到,遇到的情况一般是你之前的项目/论文中涉及到某个热点,所以老师想和你聊聊天康康你的想法,因此基本上前面对自己提交的材料足够熟悉,有所准备,就不会出现答不上来的情况。
少数项目问到的热点问题可能是与你过往材料无关的(例如国发),这种情况下其实就是在考察你运用经济金融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要尽量用学过的经济金融学知识/模型去进行解释,不要怕答错,通常一个问题不会只有一个视角。
如果有较多的准备时间,可以关注一下面试前半年的大事儿,思考一下给你什么启发,能不能用来做什么研究,很多项目会询问你有没有什么想研究的题目,如果能想一个热点问题会是很好的加分项。
6. 课内知识(专业课)
很多学术项目都已经有笔试的考核,所以面试中出现课内知识考核的情况不多,出现的时候通常无非三种:
(1)你提交的材料里有一门课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老师想挑课程中几个基础知识问问你(比如简历中分数特别高/特别低的课,或者PS中写到的对自己影响很大的课);
(2)你过往的科研项目/论文中涉及到一个知识点,老师想考考你是否真的了解该知识点并能进行衍生;
(3)单纯想考核课内知识:这种情况下要么直接抽题回答问题(一般是名词解释或简答题),要么如之前所说和热点/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考察(例如“如何用经济学知识解释北京限号令政策”之类的),此时就尽量把能想到的都说了。
总之学术面试中涉及到的课内知识一般都是基础知识,不会是教科书上过于细小/偏门的点,大家复习的时候要学会抓大放小,复习课程顺序也按照由核心到其他的原则。
#保研 #经管#学术 #金融 #面试 #面试技巧#面试提示 #好运 #offer #升学 #求职
7. 其他Tips
在做好准备后,应对学术面试还有如下值得关注的要点:
(1)面试前:
Mock:对多数同学来说,每个项目最好至少要有2-3次全面mock,才能更好的保证自己在实际面试时的状态
着重:以正装为主,不要穿的太过休闲,不宜浓妆
材料准备:如果有需要更换的材料(如论文临时做了修改)入营后尽早联系相关院校进行申请(存在部分项目禁止更换提交材料)
(2)面试中:
基本礼仪:如进门前敲门,递材料时使用双手,坐下前请示,面试结束后出门前鞠躬,关门时轻一点不要砸门等
表情与动作:抬头挺胸,面带微笑,目光紧随提问老师的双眼,不要四处瞟
回答风格:
语气上尽量平稳,不用畏怯,也不要过于兴奋,在诉说自己不确定内容的时候也不必用怀疑的语气
用词:注意一些敬语使用,包括且不限于“您”,问题开始前可以说一句“感谢您的提问,关于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每个问题回答完后明确告诉老师自己答完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老师们”,没听懂老师问题的时候可以礼貌麻烦老师再问一遍…
语速:尝试减缓自己的语速,在回答每一个问题之前先顿几秒,思考一下自己要回答的内容和回答逻辑,回答的过程中也可以边答边思考
其他:遇到老师质疑时可以尝试说自己的想法,但最好不要在同一个问题上和老师耽搁太多时间,有的争论短时间解决不了,还会耽搁你继续展示自己的机会
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可以坦率承认,但是不能仅承认,一定要说说自己的思考与对此的可能解决办法等,如“老师们抱歉,对于XX问题我的论文确实没有考虑清楚,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是由于XXX导致的,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尝试用XXX去进行解决”
回答逻辑:回答问题时都尝试用有逻辑的框架去回答,最简单的方法是分点一二三,或者使用“首先、其次、然后、最后”,还可以思考是否能把答案拆解为“宏观、行业、企业、个人”之类的角度…
心态:如果在面试前半段遇到不会的问题不要慌,多数情况下每一个面试都一定会有几道题是你没准备过的,除了特别基础的专业知识问题或是论文关键问题外,别的没答上来并不一定影响你拿offer,全程保持良好心态很重要,下一个比上一个答得好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