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角度看货币

2023年12月8日14:21:33132

有关货币的权利有什么?我们可以数一数,货币使用权,货币交易权,货币收入权,货币发行权。前两者其实是一个权利,也即使用货币其实就是在进行货币的转让。货币收入权,这个说法有点怪,因为获取了货币,或曰赚钱,本质上就是有了收入。

货币发行权恐怕是有关货币最大的权利,谁拥有这一项权利,谁就可以享受发行货币(古代是铸币)的利益,此利益体现在可以生息,即无本生息,因为钞票的印刷成本是很低的。美国的美元全球通用,成为世界通用货币,这背后的铸币利息(我们也将其称为“铸币税”)何其巨大,不过其要维持其国际货币的地位,背后要付出的代价也不菲,光是每年的巨额的军费开支就是一笔巨大的数目。如今其采取贸易战来打压中国,正是看到中国崛起可能取代美国,人民币取代美元成为国际第一货币,也是有可能的,这背后的巨大利益,必然带来竞争,美中之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生的。早先的国际第一货币是英镑,其崛起的背景是大英帝国在全世界的殖民扩张;二战之后,美国各方面的实力均上台阶,世界第一大国之地位无人可撼动,苏联与之争霸,但最终没搞市场经济,死路一条,美国开始独霸全球。

货币发行权,有一个权利的边界,理论上所有国家正是一国货币发行的边界,但是国际贸易的扩大,意味着总有一些国家的货币会成为国际货币,充当在国际贸易之中的等价物角色,这样,有些国家发行的货币就成了无国界的了。如今的货币体系之中,占主导地位当然还是美元,再过来是英镑、日元、马克,如今这个名单上可能要加上人民币了。而从各国的经济实力来看,中国的经济地位相比其货币地位不相称,货币地位显然要低于国家地位。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人民币的流通受到管制。人民币国际化喊了多年,但是依旧没有真正实行,反而是外汇管制越来越严重。

货币制度是对经济发展极其重要的制度,或者可以说是其影响重大,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货币发行往往是由中央政府来做,其影响就变成全局性的了。制度即合约,货币制度也可以看成是货币的合约安排。合约界定着上述所说的权利范围以及权利构成。

货币发行权的背后,有一个核心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货币的发行量到底要多少。从货币量的决定公式来看,这个公式超级简单,即PQ=MV,P是价格,Q是商品或服务的量,等式的左边其实是交易总金额,这个金额一般是以GDP的数据来体现,但是存在着一些难以计算的部分,比如私下的交易;M即是货币量,Q是货币的流通速度。从理论上来说,我们得到需要多少货币,只需要将此公式作一下转换就可以了,即M=PQ/V,也即如果我们知道P、Q与V,就可以很简单得出所需要的货币。

但是,现实世界复杂,货币的流通速度如今已经难以测算,因为互联网、计算机技术,以及国际贸易量的扩大,其流通速度为何,仅仅参照过去的数值,可能会有极大的误差,这方面有较高的信息费用。

另一方面,商品或服务的贸易总金额,也因为有着隐性交易,以及世界贸易的存在,而变得难以统计,统计数据往往不可靠。

正因为如此,要确定维护正常贸易需要多少货币量,只有天晓得,天晓得的意思就是这背后的信息费用极其高昂,而货币发行过少与过多,都会给交易带来致命影响,引来通胀或通缩,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权利的清晰界定是交易的前提,将货币最为主要的权利,即发行权界定给了央行,算是界定清晰,但是因为发行数量的信息费用高昂问题无以解决,发多发少带来的通胀或通缩,对于经济发展带来全局性的影响,也给了央行极大的权利,而权利背后的巨大的利益,又使得央行不愿意放手货币发行权,这可能是以一篮子物品给货币下锚这一货币制度难以推行的原因,因为后者意味着央行会丧失掉有关货币发行的巨大权利(力),但是货币发行量的问题,如今因为信息更加高昂,更难以解决。不能随着经济发展而动,总是对于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货币量时松时紧,硬是搞出了人为的经济周期。央行不愿丢掉对于货币发行数量的管控,也顺带对于利率进行了相应的管制,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加息降息了,但这些显然是对于自由市场经济的管制了,所有这些加重了经济周期性,对于经济发展并非是好事,因为这带来人们对于经济预期的变化,往往打乱了经济发展的正常节奏。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34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