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2023年12月29日14:12:19103

央行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突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保持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定性,继续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的资金支持。

那么,这里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何意思?木子今天试图解读一下。

首先,我们明确一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本质上是“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结构性要求”形成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起始于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发觉传统的货币政策失效,从而引发全球国家进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

所谓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有定向投放目标要求的再贷款再贴现类工具。追溯历史可以知道,中国央行较早就开始探索使用结构工具,1999年推出支农再贷款,定向支持“三农”领域。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结构性工具快速发展,总体可以将其分为再贷款、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操作三类。

2020年初至2022年第一季度,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累计投放基础货币2.3万亿元,通过拉动商业银行体系的一定比例的信贷投放,加大力度支持了实体经济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其中,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持有的商业票据,向后者提供融资的行为。

典型的,通过发放支小支农、防疫专项、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运输和物流仓储业、航空业应急等再贷款,推动商业银行加大力度、针对性地支持相关领域,有助于稳增长和稳就业目标的实现。

在这里,我们需要与总量性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区别和思考,从货币政策的定义出发,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其实质是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需要扩张或收紧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常见的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基准利率等工具基本上都是总量型工具。

可以看到,总量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从“总量”的视角增加货币的流动性,类似于大水漫灌,但是大家细想一下,就如农业和小微企业而言,很多时候,尽管货币资金充足,银行考虑到风险性等问题,就可能不会增加针对此类的定性资金信贷支持,然而结构性政策工具,比如说小微信贷和农业贷款等项目工具就可以直接面向农户和小微企业,直接起到针对性的目标导向信贷作用,因此总量性货币政策工具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着一定的区别,这存在着针对性和目标导向的结构性差异。

但并不是说,总量性货币政策就没有价值,可以说总量货币政策在国民经济中仍应发挥重要和关键的作用。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性特点不同,总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应具有前瞻性特点,即应超前地开展逆周期调节。而结构性政策工具不仅具有一定的目标导向性,还具有一定的总量作用,只不过尽管结构性工具具有总量的效应,但这种效应还是比较有限的。

未来,木子认为我国将仍然会以总量性货币政策为主,结构政策为辅。未来我国应在运用好总量性工具的同时,持续创新性地运用结构型工具工具,以弥补总量工具的不足,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功能。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35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