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雪效应

2024年5月24日09:18:49127

记得小学时,中午饭在学校吃饭,1块钱可以买三个烧饼两张辣条,剩下的一毛钱还能买一包溜溜梅;20年后的今天一顿午饭可能需要10-15块钱了,通货膨胀确实很严重的。

换一种思路的话,我们现在存下来1块钱,20年后能够购买现在用一块钱购买的东西吗?这里就涉及到利率和通货膨胀问题。

假如银行储蓄利率有5%,某人的存款在一年后就多了5%,是说明他富了吗?这只是理想情况下的假设。

如果当年通货膨胀率3%,那他只富了2%的部分;如果是6%,那他2012年100元能买到的东西2013年要106元了,而存了一年的钱只有105元了,他反而买不起这东西了!

上述事实解释了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之间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为此,经济学家费雪提出名义利率随着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而变化。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计算时通货膨胀率预期等于通货膨胀率)。

也就是说,为了获取将来与现在同样的购买力,物价水平上升时,利率一般有增高的倾向;物价水平下降时,利率一般有下降的倾向。这就是费雪效应。

在某种经济制度下,实际利率往往是不变的,因为它代表的是你的实际购买力。于是,当通货膨胀率变化时,为了求得公式的平衡,名义利率——也就是公布在银行的利率表上的利率会随之而变化。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90年代初物价上涨时,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出较高的利率水平,甚至还有保值贴补率;物价上升,人民银行就加息。

国际费雪效应(international fisher effect) 所表达的是两国货币的汇率与两国资本市场利率之间的关系,即期汇率的变动幅度与两国利率之差相等,但方向相反。

假设国家A和国家B,那么两国的实际购买力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实际利率是相同的,那么两个国家的名义利率之差就等于两个国家的通货膨胀之差。

2007年日本基准利率为0.5%,贷款利率在1.5%左右,而澳大利亚的存款利率达到6.25%,巨大的利差交易(贷款出来日元,换成澳元,获取澳元利息)导致澳元大幅升值,而一国货币的大幅升值必将造成更多的热钱流入,大规模的利差交易导致澳大利亚国内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又迫使银行加息,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经济危机。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38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