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比较早的时候大家熟悉有新浪、网易等,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逐渐形成BAT的三大寡头格局。
后面百度在规模和市场影响力上是最弱的,阿里、腾讯相对来说比较大一些,再接下来京东起来,变成了BATJ。
接下来是短视频爆火,最出圈的是抖音和快手,但是发现快手在年轻人中没有抖音受欢迎。然后抖音的母公司叫ByteDance,所以BAT的B有时候是指字节而不是百度。
与此同时,还有一家电商公司起来,就是拼多多。
虽然市场还有一众互联网公司,比如比较大的微博、美团、携程(如果携程也算互联网公司的话)等,现在的格局基本就是这些公司。
过去中国经历了反垄断,然后还有各种游戏相关的政策,所以这些巨头们减缓了扩张的步伐,甚至是在做一些变现和退出,比如腾讯就以分红的形式分掉了手上持有的一些上市公司股票。所以这两年,互联网大厂的扩张没有那么卖力了。
此外,我们知道互联网公司最大的收入最终都是广告。
大家知道广告投放方面,大的金主有谁吗?
这里面包括比如地产、教育培训。
大家都知道地产经历了啥,教培行业经历了啥(我就不写了,免得发不出来)。
所以这两个行业有了这样的经历之后,那自然就不会投太多广告了。
所以这几年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在收入上是停滞的,在规模上有些是收缩的。
目前来看,可能最艰难的是阿里巴巴,因为阿里的核心业务是电商,而电商是几个公司中护城河相对来说最浅的。
原因很简单,虽然腾讯的核心收入是游戏和广告,但是其实最底层的根基是微信和QQ,这两个都是社交APP,而社交APP具有高频使用和网络效应,别人进不来。
搜索引擎的百度,一个市场基本就是一家,加上中国市场特殊因素,就是它一家独大。
但是电商不一样,我们看早期的京东就是在淘宝已经非常成功的情况下成长起来;后面的拼多多又是在有淘宝和京东的都站稳脚跟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现在又有抖音的直播电商进来……
为什么电商护城河最浅?因为客户对价格很敏感,谁家便宜就去哪家平台上面买,而且没有网络和高频使用的特征,粘性低,这给了后来者打差异化提供了机会。
而淘宝跟京东比,淘宝没有京东快递快;淘宝和拼多多比,没有它便宜;现在又冒出来抖音直播电商,大家熟悉了刷直播,但是没有多少人去淘宝上去看直播买东西。
所以我们会发现全市场都在分淘宝的流量,但是淘宝却无力还击。
不过拼多多在国内市占率已经很高了,现在更多精力是放在国外,这个时候,国内场站的价格、特别是品牌店的价格在提升,未来和淘宝的价格差越来越小。
我不知道阿里有什么策略应对来自几家的竞争,好像也没啥好策略,有的话,早用上了。
电商最大的变数应该是抖音,抖音目前的问题是退货率特别高,有的类目高的吓人,但是未来电商市场格局是什么样,就看抖音能够做到什么水平。
百度也比较着急,因为现在AI越来越厉害,用过AI产品的朋友都知道,AI真的是对搜索是非常大的替代,百度要么自己革命自己,要么就被别人革命。
大厂里面,最稳妥的应该是腾讯了,前面解释过为什么腾讯护城河更深。
而且腾讯现在一方面在出自己的AI产品,同时把移动端的应用商店腾讯应用宝搬到Windows电脑上,使得在电脑上可以使用移动端应用了,使用场景又打开了。最近腾讯还发布了AI产品的APP……其实腾讯能够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美团一直有估值压制,一个是这么多外卖人员,人员成本上升,社保等,加上这么大规模的外卖,政府哪天会像管制塑料袋一样管制外卖所产生的垃圾吗?
字节(抖音母公司)没有上市,但是字节的海外版Tik Tok受到很大的政治因素影响,不好评价。
其实格局还是蛮清晰的,虽然有些不好说太明,大家还想听哪家互联网公司的点评,或者你有不一样的观点,都可以留言区讨论一下。
拼多多最近出了新的政策,叫自动跟价,就像之前那个“仅退款”,这种政策似乎对消费者是好的,但是长期真的对消费者好吗?包括对中国国内的企业生态好吗?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