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众银行的十年,互联网银行探索之路

2024年6月5日10:12:29224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简称微众银行)是首批首家注册成立的民营银行,也是背靠腾讯公司这家互联网巨头而带有互联网基因的新形银行,用其官网中的自我介绍“是以科技为核心发展引擎的数字银行”,是我国在新形势下对银行业的新尝试。

自其2014年12月16日注册登记以来,微众银行至今已经走到了第十个年头。

微众银行的十年,互联网银行探索之路

截至2023年末,微众银行注册资本为38.50亿元,腾讯为其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2.73%。其全部股东如下表:

微众银行的十年,互联网银行探索之路

一、十年总览:增长入平稳,业绩仍惊艳

与其他传统银行相比,微众银行不设物理网点,全由互联网渠道获客经营。借助微信等渠道场景,十年来其总规模一路狂飙,部分规模指标远超传统商业银行,甚至可与优质城商行(如南京银行、杭州银行等)一较高低。

截至2023年末,微众银行总资产已经达到5355.79亿元,首次突破5000亿大关,是成立初期的近180倍。与A股上市的42家银行相比,总资产略低于苏州银行的6018.41亿元(苏州银行在A股42家银行中总资产排在31位),高于青农商行的4679.37亿元(见《2023年境内全部上市银行经营分析及排名》一文)。高于同为民营互联网性质银行的网商银行的4521.30亿元。微众银行已然是19家民营银行中规模最大的银行

从总资产增速看,除2015年(215.75%)和2016年(440.43%)成立期初的新手迅速成长期外,2018年微众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169.31%,直接由817.04亿元跌升到2200.37亿元。随后总资产增速开始放缓,并进入稳定期。2023年总资产同比增长为13.02%,增速上与A股其他上市银行相比并不出众。

微众银行的十年,互联网银行探索之路

微众银行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情况及阶段与总资产也较为类似。2020年以后,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进入稳定期,且稳中有降

2023年微众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93.61亿元,同比增长11.30%。营收规模与A股上市的42家银行相比,略低于南京银行的451.60亿元(南京银行在A股42家银行中营业收入排在20位),略高于杭州银行的350.16亿元(见《2023年境内全部上市银行经营分析及排名》一文);更是同为互联网性质的网商银行187.43亿元的2倍多。

微众银行的十年,互联网银行探索之路

净利润方面,2023年微众银行实现净利润108.15亿元,同比增长21.0%,增速虽然有所回落,但仍处高速增长中。2023年其净利润首次踏进百亿行列。净利润规模与A股上市的42家银行相比,略低于渝农商行的111.25亿元(渝农商行在A股42家银行中净利润排在24位),高于长沙银行的78.52亿元(见《2023年境内全部上市银行经营分析及排名》一文);更是远高于网商银行的42.03亿元。

微众银行的十年,互联网银行探索之路

二、业务结构:专注于零售,既“微”且又“众”

与其他传统银行一样,贷款是微众银行主要资产投向,且近年来贷款占比有所提高,2023年末贷款净额3983.18亿元,占全部总资产的74.4%但微众银行贷款占资产比高于传统银行。如全国性股份行和“六大行”贷款占总资产比在50-60%之间,详见《12家全国性股份行最新经营情况分析及对比》和《国有六大银行2023年经营情况对比分析》)。此外,与传统银行不一样的还有微众银行现金或存放央行是其资产的第二大投向,而传统银行银行多以金融投资为其资产的第二大投向。

微众银行2015-2023年末总资产主要结构如下表:

微众银行的十年,互联网银行探索之路

贷款客群方面,个人贷款仍是微众银行主要贷款客户企业贷款占比不断上升。

2020-2023年末,微众银行个人客户和企业额度金额均在上升,但企业贷款占比逐年上升,而个人客户贷款占比逐年下降。2023年末个人客户贷款余额2275.14亿元,占其全部贷款的54.9%,仍是主要贷款客群;但企业贷款余额也上升到1823.70亿元,占比仅低于个人客户10个百分点,达到44.0%。

微众银行2020-2023年末贷款结构如下表:

微众银行的十年,互联网银行探索之路

微众银行的十年,互联网银行探索之路

个人贷款方面,微众银行主要是消费贷款。2020-2023年末其消费贷款占个人贷款比始终在90%以上。其个人金融产品主要包括微粒贷、微户贷、微账户、微车贷等。2023年末其个人贷款余额为2275.14亿元,而个人客户接近4亿人,如以余额计平均每人贷款也就约为569元,假设其2023年全年新发放贷款为余额的2倍左右,则平均每人贷款也就1000元左右

微众银行2020-2023年末个人贷款结构如下表:

微众银行的十年,互联网银行探索之路

从企业金融产品方面,微众银行主要包括微业贷、产业金融、科技金融等。根据其官网披露,2023年末微众银行服务中小微企业450万个,而2023年末其企业贷款余额1823.70亿元,如以余额计平均每家企业贷款金额约为4万元,假设当年新发放贷款为余额的2倍左右,则其平均每家企业贷款余额也就8万元,企业平均贷款余额较低的特点,使微众银行公司贷款也颇具零售特点企业业务零售化,因此可以说微众银行全部业务均是零售业务

无论是企业贷款还是个人贷款,微众银行真正做到“微”且“众”,充分体现了客户的分散性。“微”且“众”的客群和贷款结构,十分有利于分散风险。

负债来源方面,与其传统银行一样,吸收存款是微众银行最大的负债来源。且其吸收存款的能力远高于全国性股份行,近年来存款占微众银行总负债的80%左右 ,而12家全国性股份行除招商银行外,其他银行存款占负债比均不到70%,且多在50%以上(详见《12家全国性股份行最新经营情况分析及对比》),与“六大行”持平(“六大行”存款占总负债比也在80%左右,详见《国有六大银行2023年经营情况对比分析》)。

微众银行2015-2023年末总负债主要结构如下表:

微众银行的十年,互联网银行探索之路

此外,与传统银行或主要依赖公司存款或公司存款至少占比十分重要不同,微众银行存款中98%左右是个人存款且个人存款中80%以上是活期存款(根据2023年年报,2023年末微众银行个人活期存款余额3079.13亿元,占全部存款的)。

微众银行2020-2023年末存款结构如下表:

微众银行的十年,互联网银行探索之路

三、收入结构:平台有优势,中收占比高

与传统商业银行一样,微众银行营业收入也主要来自利息净收入,且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等中间业务收入是营业收入的主要补充。

微众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较高。2018年时占比最高达到44.1%,随后虽有下降,但2023年仍在20.4%的贡献力量 。而“六大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基本在15%以下,全国性股份行除招商银行外也基本不到20%。详见《12家全国性股份行最新经营情况分析及对比》和《国有六大银行2023年经营情况对比分析》)

微众银行2015-2023年营业收入主要结构如下表:

微众银行的十年,互联网银行探索之路

微众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主要来自贷款平台费收入和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2023年,其贷款平台费收入有134.15亿元,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有114.40亿元。

由于微众银行较好的网络平台使其拥有较好的客户直达性和交易场景,为其平台等代理业务奠定了良好基础。根据年报信息,2023年末微众银行管理的资产余额达到2.58万亿元,是其自身资产的近5倍。通过平台贷款或代理各类保险、理财等业务的销售,使其能获得较好的中间业务收入。

四、资产质量:零售+分散,高息差低风险

专注零售业务,个人平台贷款不到1000元,企业平台贷款也仅为4万元的业务结构。微众银行业符其名,“微”且“众”的业务特点,企业业务零售做的经营理念,使微众银行实现了客群及贷款的高度分散。不仅有利于控制风险,也有利于获得较好的利差。

自成立以来,微众银行虽然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2023年末达到了1.46%的水平。从不良率看,高于“六大行”和多数全国性股份行,但“零售+分散”的业务结构,使其整体风险仍属于可控范围,且微众银行仍有较好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2023年末仍高达352.64%,风险缓冲也远优于“六大行”和全国性股份行

微众银行的十年,互联网银行探索之路

此外,微众银行贷款结构以信用贷款为主,2023年末信用贷款余额为3696.89亿元,占全部贷款的89.19%。如此高的信用贷款占比,仅产生了1.46%的不良贷款,微众银行资产质量实属难得。

净息差方面,2023年微众银行更是高达6.16%,而“六大行”平均水平仅为1.62%,股份行仅为1.76%(详见《我国商业银行2023年整体经营情况和资产质量解析》)。

微众银行的十年,互联网银行探索之路

高度分散、高速增长,不设网点、全程网络、信用为主,微众银行这10年走出了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的特色成长路径,且在成长过程中实现了收入利润的优良表现,规模已经比肩优质城商行。微众银行的路径值得深入学习。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38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