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中经营几家好公司

2025年9月22日10:50:384

攒股之乐,在于专注股数与分红带来的持续回报。

分红的好处,不仅是获得实实在在的现金收益,同时也间接降低了你的持仓成本。

那么通过分红再投资,大约多少年可以收回成本?这里有一个简易的计算方法——“72法则”。

它的计算公式非常简单:

本金翻倍所需年数 ≈ 72 ÷ 年化收益率(数值)

举例来说,如果某只股票的股息率为7.2%,即使企业不增长、股价不变,通过年年分红再投资,大约10年就可以回本。

因此,当一家优质企业分红稳定而股价突然大跌时,往往正是我们买入的良机。

我们的收益最终来自哪里?来自企业持续的盈利。只要企业不断盈利,我们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回报,正如大河涨水小河满。

有人会问:如果股价一直跌怎么办?关键在于,我们首先要判断所持有的股权是否持续盈利、是否具备深厚的护城河。比如有国家背书的农业银行,曾有人担心其股价会跌至1元——对真正的股权投资者而言,这类机会千载难逢,应当果断买入。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面对下跌只需“咬咬牙”挺过去。这句话更多是针对那些已有股权意识但潜意识仍停留在现金思维的人,是为了帮助初入攒股之门的朋友应对下跌的心理波动。只有真正熬过下跌的恐慌,股权思维才会在你心中扎根。

真正具备股权思维的人,从不畏惧下跌。因为长期持股的本质是以“持有不卖”为目的,下跌反而意味着能用同样的资金买入更多股份。

即便伟大如巴菲特,其投资的股票也常经历40%甚至50的下跌幅度。我们之所以难以成为巴菲特,或许是因为我们承受不住这样大幅度的回调。

巴菲特在1980年致股东信中明确表达了一个观点:对长期投资者——也就是企业所有者——来说,股价低迷时期更为有利,股价持续高涨反而不利。

他这样写道:“如果我们有可用资金来增持头寸,我们乐于见到价格下跌。”并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无论我们是买袜子还是买股票,我都喜欢在优质商品降价时购买。”

这就像我们在打折时抢购商品一样。我曾差点在夏天买下一件打一折的貂皮大衣,虽然价格诱人,但想到在广东穿貂实在夸张,最终作罢。

为什么说“股价上升是投资者的损失”?理解这一点,必须跳出“炒股票”的思维,进入“买企业”的维度。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需从公司所有者的角度理解:

1. 你是企业的部分所有者:买入股票就是买入生意的一部分,最终回报取决于企业在整个持有期内所创造的经济效益。

2. 持续盈利与再投资:盈利良好的企业会产生大量自由现金流,管理层可将其再投资以创造更多收益。

3. 投资者的两种收益方式:

①交易者依赖低买高卖,股价上涨才能获利;

②所有者依靠内在价值提升,通过股息或回购分享利润。

4. 增持成本的关键影响:对不断增持的长期投资者来说,股价越低,同等资金可买入的股份越多。这就好比用打折价买进更多会下“金蛋”的母鸡。反之,股价高昂会抬高增持成本,损害长期回报。

股权思维,是让钱为你打工。只要公司基本面健康,下跌就是市场在打折大甩卖,应趁机囤积“货物”。而靠打工攒现金,不仅需终生劳作,还须面对通胀对现金购买力的连年侵蚀。

股权投资者往往同时持有多家企业股票,每笔投资都视同买下这家企业。

那么,以买企业为目标的投资者是否完全不考虑卖出?也并非如此。如果某只股票短期疯涨,价格远高于价值,那就是市场的馈赠。此时可以卖出部分或全部持仓,但目的不是兑现利润,而是低位增持下跌的股票(轮动的本质)。

股市是一个吃得起亏、才享得起福的地方。只有承受得住长期下跌(雷打下来时你必须在场),才有资格见证上涨的馈赠。

一切伟大,都是熬出来的,在股市要赚大钱几乎都是等出来的。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持续攒入优质股权,才能见证时间的复利,体会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喜悦。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42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