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学习“估值”
1、什么是估值
朋友老杨前段时间想卖二手空调,挂到网上喊价 800 元,有人砍到 500 元,他不服气:“这空调才用两年,制冷好好的,怎么也得值 600!”
最后俩人对着空调的使用年限、能耗等级、品牌口碑掰扯半天,以 580 元成交。这讨价还价的过程,其实就是最朴素的 “估值”。
股市里给股票估值,和给二手空调估价没本质区别:不是靠 “掐指一算” 说准价格,是靠看 “资产的斤两”(比如公司盈利、行业前景),判断它 “值不值这个价”,免得买贵了吃亏,卖便宜了可惜。
它就是给资产 “算性价比”,核心不是 “算准具体数字”,是 “找到合理区间”。
你买一斤苹果,会看 “是不是新鲜、有没有虫眼”,判断 “5 块钱一斤值不值”;买股票,就得看 “公司赚不赚钱、以后能不能多赚钱”,判断 “当前股价值不值”。
比如某家奶茶店,一年能赚 10 万,要是有人想把它盘下来,开价 50 万,那 “估值” 就是 5 倍(50 万 ÷10 万),意思是盘下来后 5 年能回本,这算合理;要是开价 200 万,估值 20 倍,得 20 年才回本,就明显贵了。
股市里常说的 “市盈率(PE)”,其实就是这个 “回本年限”——PE10 倍就是 10 年回本,PE30 倍就是 30 年回本,数字越小时,性价比通常越高。
2、举个栗子
小区东门的 “甜滋滋”,开了 5 年,有 10 家连锁店,每年净利润稳定在 200 万,客户复购率高,还在研发新品;西门的 “快饮站”,就一家单店,每年净利润时高时低,好的时候赚 30 万,差的时候赚 10 万,还总缺人手。
要是有人想投资,给 “甜滋滋” 估值 1000 万(PE5 倍),给 “快饮站” 估值 60 万(PE2 倍),你觉得合理吗?其实很合理。
“甜滋滋” 盈利稳、有增长,就算估值高一点,以后也能赚更多钱;“快饮站” 盈利波动大,随时可能亏,估值低才符合它的风险。
这就像买手机,新款旗舰机就算贵点也有人买,老旧机型再便宜也得犹豫,估值也得看 “资产的成色”。
但估值最容易踩的坑,是 “只看数字不看本质”。
有人觉得 “PE 低就是好”,看到某只股票 PE 只有 5 倍,就觉得 “捡漏了”,结果买了才发现,这家公司是传统钢铁厂,行业一直在萎缩,今年赚 10 亿,明年可能只赚 5 亿,PE 看着低,实际是 “赚的钱要变少了”,估值低是理所应当的。
去年有个读者就踩了这坑,买了某钢铁股,PE5 倍,结果半年后公司净利润腰斩,股价跌了 30%,他才明白 “低 PE 不是‘免死金牌’,得看公司能不能一直赚钱”。
巴菲特说过 “价格是你付出的,价值是你得到的”,估值就是搞清楚 “你得到的价值,能不能配得上你付出的价格”,不是光看数字小就冲动。
估值还得跟着 “行业节奏” 变,不能用一把尺子量所有资产。
比如新能源行业,前几年特别火的时候,大家觉得 “以后会赚更多钱”,给某新能源公司估值 100 倍 PE 也愿意买;现在行业增速放缓,大家觉得 “赚大钱没那么容易了”,估值就降到了 30 倍左右。
这就像给羽绒服估价,冬天能卖 800 元,夏天可能只卖 300 元,不是羽绒服变了,是 “市场需求的节奏” 变了。
再比如消费行业,像茅台这样的公司,每年盈利稳涨,估值常年在 30 - 40 倍,就算市场波动,估值也不会差太多,因为大家知道 “喝酒的需求一直有,公司不会突然不赚钱”。
所以估值不是 “死公式”,得结合行业特性,看 “资产的增长潜力”。
3、说到底
估值的核心是 “理性对比”,不是 “精准计算”,只要别跟风买 “贵得离谱” 的资产,别恐慌卖 “便宜得不合理” 的资产,就赢过了很多人。
估值不是 “预测股价的魔法”,是 “保护钱包的盾牌”。
它帮你避开 “用黄金价买黄铜” 的坑,也帮你抓住 “用黄铜价买黄金” 的机会。
对咱们成年人来说,投资不是 “比谁算得准”,是 “比谁看得清”。
看清资产的真实价值,看清价格和价值的差距,才能在市场里不慌不忙,稳稳赚钱。
毕竟,“买得值” 才是赚钱的第一步,要是买贵了,再厉害的操作也难回本。
[估值]你学会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