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转移定价?核心是利润平衡,不是做账猫腻

2025年10月22日11:03:468

今天我们学习“转移定价”

1、什么是转移定价

小区门口的 “甜小满” 奶茶店,最近分店老板总跟我吐槽:“总店给的珍珠太坑了,一袋卖 85 元,我去批发市场问,一模一样的才 65 元!”

后来总店店长偷偷跟我说:“不是坑她,分店在市中心,租金贵但客流量大,利润比总店高不少,把珍珠定价定高点,相当于把分店的部分利润‘转’到总店,这样分店能少交些所得税,我们整体税负也能降点。”

这听起来像 “自家生意的小算盘”,其实就是商业世界里的 “转移定价”—— 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做账猫腻,更像企业 “自家关联方交易时的定价技巧”,小到连锁奶茶店,大到跨国巨头,都离不开这招。

先把 “转移定价” 的底说透,其实核心就是 “关联方之间交易时,不按市场价,按企业自己的需求定价格”。

这里的 “关联方”,可以是总店和分店、母公司和子公司、同一集团下的两家公司。

比如 A 公司和 B 公司同属一个集团,A 卖原材料给 B,市场价 100 元 / 吨,但两家公司商量着按 80 元 / 吨交易,这就是转移定价。

这么做不是 “亏了 A、赚了 B”,而是集团层面的 “一盘棋”—— 可能 B 所在地区税率低,把利润多留在 B;也可能 A 最近亏损,低价卖能帮 A 减少亏损。

就像家里兄弟分水果:哥哥爱吃苹果,弟弟爱吃梨,就算苹果贵、梨便宜,哥哥也会用 “等价” 的苹果换弟弟的梨,不是算小账,是全家吃得开心的 “大账”。

2、举个栗子

某手机巨头在中国有生产基地,在新加坡有销售子公司,中国基地生产的手机主板,成本 800 元,市场价 1200 元,但它卖给新加坡子公司只定 900 元。

新加坡子公司把主板装成手机,以 5000 元的价格卖掉,利润 4100 元留在新加坡。要知道中国企业所得税税率 25%,新加坡部分行业税率只有 17%,这么一定价,集团整体交的税就少了一大笔。

这不是 “逃税”,是合规的 “税务筹划”:只要定价符合 “独立交易原则”(比如能找到类似主板的市场成交价作为参考),税务部门就不会干涉。

就像兄弟分水果,只要不是哥哥拿 10 个苹果换弟弟 1 个梨,没人会说不公平。

但转移定价的 “红线” 也很明确,不能偏离 “独立交易原则”,不然就是 “违规避税”。

2022 年,某汽车外企就栽了跟头:它把中国工厂生产的发动机,以低于市场价 30% 的价格卖给欧洲子公司,想把利润留在欧洲(税率更低)。

中国税务总局查了半年,找了 10 家类似发动机厂商的交易价格做对比,认定它定价不合理,最后要求这家外企补税 5.2 亿元,还交了 1.3 亿元罚款。

这就像哥哥拿 1 个苹果换弟弟 10 个梨,明显不公平,家里长辈(监管部门)肯定要出来纠正 —— 转移定价的核心是 “合理”,不是 “极端倾斜”。

3、说到底

“税收是文明的对价。” 转移定价的本质,不是 “和税务部门躲猫猫”,是企业在合规框架内,让资源分配更合理、抗风险能力更强。

对中小企业来说,它是 “上下游的缓冲垫”;对跨国公司来说,它是 “全球布局的平衡器”;对监管部门来说,它是 “防止税基侵蚀的重点”—— 三方都在围绕 “合理” 二字博弈,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说到底,转移定价是企业的 “财务工具”,就像家里的算盘,算得好能让日子过得更顺,算得不好就会出乱子。它不是 “做账猫腻”,是成年人商业世界里的 “平衡术”。

既要考虑利润,也要守住合规;既要顾全局部,也要着眼整体。毕竟,商业和过日子一样,只有分得合理、算得明白,才能走得长远。

  •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gpboke.com/43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