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学习“反脆弱性”
1、什么是反脆弱性
楼下张叔去年被公司裁员时,邻居们都替他捏把汗。45 岁的中层,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还没还完。
可没过仨月,张叔却开起了社区团购,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年底算账时,赚的比以前上班还多。有人问他 “咋这么厉害”,张叔笑着说:“以前在公司怕失业,像捧着个玻璃杯,生怕摔碎;现在才发现,有些事越折腾,反而活得越明白。”
张叔这股 “越难越往上走” 的劲儿,就是金融圈和生活里都特别值钱的 “反脆弱性”。它不是 “扛住压力不倒下”,是 “能从压力里捞好处”,像竹子遇风弯腰,风停了反而长得更直,比 “硬扛” 高明多了。
先把 “反脆弱性” 的底说透,它和 “抗压”“坚强” 根本不是一回事。
比如玻璃杯掉地上会碎,这是 “脆弱”;塑料杯掉地上不碎,这是 “抗压”;但反脆弱是像弹簧,你越压它,它弹得越高;像肌肉,你越锻炼它(给它压力),它越强壮。
简单讲,脆弱的东西怕波动,抗压的东西能扛波动,反脆弱的东西能从波动里赚便宜。
就像张叔:以前的工作是 “塑料杯”,能扛小麻烦,却扛不住裁员的大波动;现在的社区团购是 “弹簧”,疫情反复、供应链出问题这些波动,反而让他摸透了社区需求,客户越来越多。这就是反脆弱的魔力:麻烦越多,反而越顺手。
2、举个栗子
比张叔的创业更直观,最典型的就是 “定投指数基金”。
同事小李从 2020 年开始定投沪深 300 指数,2022 年市场跌了 20%,身边人都慌着割肉,小李没动,反而每月多投 500 块;2023 年市场反弹,指数涨了 15%,小李的收益居然有 22%,比那些追涨杀跌的人多赚了一大截。
他说:“以前觉得市场跌是坏事,后来发现,跌的时候能买更多份额,涨的时候赚得更多,这波动反而成了‘赚钱帮手’。”
这就是投资里的反脆弱:不是怕市场跌,是利用下跌 “低价囤货”,等上涨时兑现收益。
就像农民盼着 “旱涝交替”,旱天晒谷,涝天插秧,反而能丰收,要是一直晴天或一直下雨,反而颗粒无收。
企业里的反脆弱高手,要数小米从 “性价比手机” 到 “高端化” 的转型。
前几年手机行业价格战打得凶,小米靠低价机赚吆喝,却总被骂 “利润低”,遇到芯片短缺、原材料涨价,利润更是薄得像纸。
不少人觉得小米要扛不住了,可雷军反而趁机转型,砸钱搞研发,推出高端机型,还进军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
现在小米高端手机销量翻了三倍,智能家居业务成了 “第二增长曲线”,就算手机行业再波动,也能靠其他业务撑着。
这就像大树,只长一根主干容易被风吹倒,要是长出很多分枝,反而能抗住大风,甚至从风里吸收更多养分。企业的反脆弱,就是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还能在篮子破了的时候,用其他篮子装更多鸡蛋。
塔勒布在《反脆弱》里说过:“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
这句话戳中了反脆弱的核心:不同的东西,面对波动的反应天差地别。蜡烛怕风,火却需要风;普通人怕波动,反脆弱的人需要波动。
比如张叔要是没被裁员,可能一辈子在公司当中层,不会发现自己还有搞社区团购的天赋;小李要是没经历市场下跌,可能永远不知道定投的好处;小米要是没遇到价格战,可能永远停留在低价机市场。
波动不是敌人,是让你发现 “更厉害的自己” 的机会。
反脆弱不是 “要赚多少钱、当多大官”,是 “遇到事不慌,还能从里面捞点好处”:比如失业了,发现自己有副业天赋;比如投资亏了,学会了怎么看市场;比如生活出岔子了,发现家人更团结 这些都是反脆弱,是成年人最该有的 “生存智慧”。
3、说到底
说到底,反脆弱不是 “不怕难”,是 “难来了,能把它变成机会”。它像冬天的梅花,越冷越开花;像煮茶的火,越烧越旺。
对咱们成年人来说,生活里的 “风” 总会来,与其怕风、躲风,不如学会 “借风”。
借裁员的风,发现新的职业方向;借市场波动的风,赚更多收益;借生活麻烦的风,变成更厉害的自己。毕竟,能扛住压力的人,只能活下来;能从压力里获益的人,才能活得好。







